在清朝的文坛上,朱彝尊以其卓越的学识和精湛的词作著称。他的字号锡鬯,号竹垞,小长芦钓鱼师,又名金风亭长。他出生于浙江秀水(今嘉兴市),并且在康熙十八年中举科博学鸿词,被授予翰林院检讨一职,并入直南书房。在那时,他参与了《明史》的编纂工作,也曾参加江南省的试用考试。然而,由于健康问题,他未能完成所有事务而被迫辞去职务。
朱彝尊擅长写作和考据,而且他的诗歌风格整洁雅致,与当时其他词人如王士祯齐名。他是清初一大词派的开创者,以他为代表的浙派与陈维崧所代表的阳羡派,在词坛上并立,各有千秋。他经过八年的努力,最终在1678年辑成了一部重要作品《词综》。这本书选取了从唐到元代共660家的2250多首佳句,将它们按作者时代先后顺序排列,并附上了作者小传以及一些宋、元人的评论,其中包含了许多至今仍不失为中国词学宝库中的优秀作品。
朱彝尊认为好的词应该“醇雅”,避免使用过多“硬语”或“新腔”。他奉姜夔和张炎为正宗,对他们表示:“虽然我所说之辞微不足道,而意旨又远非言表,此乃好谈之客所宜寄情焉耳。”这种观点在当时颇受推崇,但也引起了一些争议,因为它限制了诗人们表达深刻情感的手段。
朱彝尊还提出诗与词之间存在差异,韩愈的话,“欢愉之言难工,愁苦之言易好”,只适用于诗,而对于话题更加轻松愉快的话题来说,大多数人更倾向于写那些沉重的情感。而对于他自己来说,“至于我们这些学者大夫,我们既要保持太平盛世的心态,也不能忽视宴乐嬉戏,这种精神是永恒不变的。”
现存的是4个不同的集子,即《江湖载酒集》、《静志居琴趣》、《茶烟阁体物集》及《蕃锦集》,总共7卷500余首。其中,《江湖载酒集》的洒落风格别具一格,《茶烟阁体物集》的组织结构十分精巧,《蕃锦集》则运用成语非常创新。但无论如何,都缺乏突破性的原创性质。此外,还有一些短篇,如〔金明池〕《燕台怀古和申随叔翰林》,展现了他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一贯关注;〔水调歌头〕《谒张子房祠》等同样值得赞赏。而近现代文学批评家周顗对此评价道:“佳构真奇妙”。
尽管如此,由于追求技巧过度,以及偏重声律韵味,使得他的作品虽多却缺乏深厚内容。这一点也受到后来的批评家如陈廷焯提出的指责:“微少沉厚之意……托体未为大雅。”除了这些个人作品以外,朱彝尊还著有《曝书亭集》(80卷)、《日下旧闻》(42卷)以及巨著般的大型考证专著——《经义考》(300卷)。此外,他还有两部选本:选自明代诗人的100卷佳句—— 《明诗综》,以及选自各种流派中的36卷—— 《词综》,由汪森增补完成。这一切都证明了朱彝尊是一个才华横溢、知识渊博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对古典文学有着深刻理解并且能够将其发扬光大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