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朱常淓(1607—1646),安徽凤阳人,俗称小潞王,字中和,号敬一主人、敬一道人。明太祖朱元璋十世孙,潞简王朱翊镠第三子,是万历皇帝亲侄。在万历四十六年【1618】时,我袭父潞王爵位,并在河南卫辉建立藩国。在位二十六年后,当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明朝灭亡后,我流寓杭州。顺治二年【1645年】六月,在弘光政权覆灭后,我曾被推为监国,但几天后清军至杭州,我便投降并被押解至北京。第二年五月,被杀于北京。卒于四十岁。
在弘光元年的五月下旬,当清军渡江并俘虏弘光帝时,我随马士英、阮大铖、朱大典、袁宏勋、张秉贞、何纶等人被请为监国。我接受了这个职位,并在邹太后的懿旨下开始行使我的职责。在那段时间里,有人建议我立即称帝,但我选择继续与清军进行谈判,最终决定投降。当城失守之后,与其他藩王及一些官员一起,我们被送往北京,并在次年的四月初九日(1646年5月23日)与他们一起遭到处决。
尽管我的政治生涯并不显赫,但我是一名杰出的音乐家和书法家。我对绘画、音律和书法都有很高的造诣。在绘画方面,《历代画史汇传》评价我“善竹石”,而今卫辉市博物馆仍保留着刻有我所作“月外兰”的石碑。
在音律领域,我擅长制作琴瑟,其中以制定的琴型“潞琴”最为著名,它们精良到每一张都有编号,在明朝晚期已十分珍贵,以至于崇祯皇帝视之为珍品,用以赏赐给诸王。
此外,我还深入研究古代音律,并撰写了一部专著《古音正宗》,这本书由潞王府于崇祯七年刻印共七册,其中收录了包括自己创作的琴曲和古琴曲共50首。此生的成就最多体现在书法上,我的手书石刻得到了保存,一部分甚至镶嵌于崇圣祠墙上,使其得以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