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故事集》中的二郎神,若能听调却不听宣,那么他是否能在权力与尊严的较量中占据高地呢?"听调不听宣"到底意味着什么?
“调”和“宣”的区别何在?
所谓“调”,是指在决定之前先征询意见,让双方商量一番——这事这么办行不?这事你来帮我一把怎么样?被问的人还能谈谈条件——两个人地位上的差距虽有,但也没有差得太大。
而所谓“宣”,则是自上而下的命令式、强制式。叫你干啥你就干啥,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不听话?找死吧?你跟领导谈条件试试?
那么,那些牛人,凭什么这么“牛”?还不是看谁手里的兵多、谁势力大!一切靠实力说话。
二郎神的实力没说的,一身九转玄功出神入化,三尖两刃刀威猛无比,手下兄弟众多!师门背景深厚,当然有这个底气!
但为什么统治者会容忍有人“听调不听宣”呢?一般有这几种类型:
一、出于考虑的:例如罗成的父亲罗艺。罗艺本是前朝大将,手握重兵、据险而守,在隋朝统一天下过程中,不迅速攻下罗艺也不成问题,却要付出相当沉重代价,是值得吗?当然是不值得!所以就作出了妥协——允许罗艺保留自己的地盘、军队、税收,有相当大的自主性。这种妥协,可以以较小代价获取更大的利益,只要名义上归属中央领导就行。
二、出于稳定的考虑:古代军事行动最大的问题就是通讯不畅,无远程机动能力。一政权所能控制的地盘是相当有限,所以为了边远地区尤其连续稳定,将边将给予相当大的权力,如明后期辽东李家云南沐家清早期吴三桂耿精忠等。
三、出于收买人心的考虑。这招刘邦同学玩得最溜。刘邦知道自己打仗能力不足,所以对英布彭越韩信等能征善战猛人,要地盘给!要王爵给! 要待遇给!把这些猛人很好的笼络起来,为他出生入死!终于打下了汉家江山!
《西游记》的故事,与俗世中的统治架构并无不同。所以、二郎神之所以能够做到“听调不听宣”,便是一种权宜之举、一种妥协之举。
然而,“非正常”的治理姿态终究难以为继。一旦失去监督无法制衡的手握重兵武将,便如同韩信被诛于深宫或吴三桂兵败身死一样悲凉。而那些逍遥自在地游走于三个世界之间的人,如孙悟空,最终还是难逃狂殴的一幕。如果想过安生日子,就老老实实交出兵权交封地平平安安做个富家翁,不然迟早招来杀身之祸!
因此,一切风光荣耀背后的,是实力的较量和碰撞。在历史长河中,每一个帝王都明白,这些似乎风光无限的大人物,其命运终究由掌控真龙椅者定夺,而非他们自己选择。当真正考验时,他们只能选择默默接受命运,或是在抗争中迎接毁灭。在那个时代,被视为英雄的人们,在今天看来不过是脆弱又易受摧毁的小卒子罢了。而那场关于力量与尊严斗争的大戏,却永远不会结束,因为它始终伴随着每一个新兴帝国的心跳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