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寿平在甲子年(1984年)创作了《知音图》,这幅画中描绘了魏良辅和他的朋友们。魏良辅曾在改革昆山腔时,频繁往来于苏南一带的鹿城(昆山)和娄东(太仓)之间,他的朋友圈也主要包括这一地区的人士。耐人寻味的是,魏良辅的朋友们不仅擅长曲艺,而且很多人还能医生,这让他们在当时社会中的知名度非常高。
周似虞是常熟人,以其医术闻名于吴中。他向魏良辅学习曲艺,“曲尽其妙”。钱谦益在《似虞周翁八十序》中赞美他“既以医游贤士大夫,又时时游少年场,与游人酒人,轻衣骏马,美酒食,列歌从,如承平王孙”,“每中秋夜坐生公石,歌伎负墙,人声箫管,喧嗟不可辨。翁一发声,林木飘沓,广场寂寂无一人”。
赵瞻云也是一个技艺高超的人,他自幼父母双亡三次娶妻又三次丧偶,一直保持着孤独好吟诵的性格。在万历年间,他与张野塘被招为文渊阁大学士、首辅王锡爵门客。王锡爵请辞后,以拍曲为娱,并且有家班吉芳班,是明清江南最重要的一支家班一直演出到清代康熙年间。赵瞻云技艺高超,每至“酒酣耳热曼为长讴四座辟易,即群少年竹肉满堂噤无敢发声者。”(陈继儒《赵瞻云传》)在众多丝竹歌喉之中,他技压群雄。
这些人的共同点就在于,他们既擅长曲艺又能医,他们有共同的学养、志趣和艺术见解,所以经常聚集一起。这一点可以看作是他们相互之间关系深厚的一个表现。此外,在明清时代,不少医士都喜爱音乐,有些甚至还有自己的乐队或舞女等,这种生活方式体现了一种文化上的浸润,即使到了今天这样的文化氛围仍旧存在绵绵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