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知病亦知音社会深处绵绵不绝近代史重大历史事件表(图)

0

董寿平、董寿平黄胄、黎雄才、范曾在甲子(1984年)创作的《知音图》中,魏良辅通过改革昆山腔时与鹿城(昆山)、娄东(太仓)之间的人士来往,他的朋友圈大多是苏南一带人氏。耐人寻味的是,魏良辅的朋友中,有如周似虞、赵瞻云等人,他们既擅长曲艺,又能医药,知名度很高。这是什么缘故呢?

周似虞是一位常熟人的医生,他向魏良辅学习曲艺,“曲尽其妙”。钱谦益在《似虞周翁八十序》中赞扬他“既以医游贤士大夫,又时时游少年场,与游人酒人,轻衣骏马,美酒食,列歌从,如承平王孙”,“每中秋夜坐生公石,歌伎负墙,人声箫管,喧嗟不可辨。翁一发声,其林木飘沓,一广场寂寂无一人”。周似虞每年都要去虎丘山唱曲,被称为“此翁少好游,每游兴老不衰”。即便到了八十余岁,他仍然兴致勃勃地参加虎丘中秋曲会。

赵瞻云也是一个技艺高超的人。他自幼父母双亡,但性格孤独好吟诵。在万历年间被招为文渊阁大学士张野塘门客,与王锡爵合作拍曲。王锡爵家班是明清时期江南最重要的家班之一,而赵瞻云技术压群雄,每次演出都让听众惊叹不已。

魏良辅在潜心研究昆山腔之前,是一个悬壶济世的医生,不容易养家活口。如果以拍曲为业,那么他们都是难以维持生活的。但正是由于他们既擅长医学又擅长艺术,有共同的学养和志趣,所以才能成为彼此的情谊和艺术交流之所。

事实上,在明清时代有许多医者也乐于文学和音乐,这种现象并不罕见。例如秦昌遇虽然是一个文学家的后裔,但他喜欢写诗,并且常与文坛大家来往唱和。而徐大椿既是一代名医,也写出了昆曲史上的重要著作;叶堂则来自一个世代皆是名医的大家庭,本身也是名医。

这种将医学与艺术结合起来的人物,在历史上并不少见,而且这种传统直到今天仍然存在,即使是在社会层面上绵绵不绝。

标签: 商朝政治制度与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