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明朝那些事儿百度云中的游观之建构岂不美哉

0

《明清时期游观文化与其建构探究》:从《姑苏繁华图》到江南园林的春日游

在遥远的明清时期,中国的大地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旅游活动。正如徐扬那幅名为《姑苏繁华图》的画作所描绘的那样,乾隆年间(1736-1759年)的苏州城里,是一个繁盛的景象。人们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扩展视野、体验异地历史文化,是物质生活富足的人们向往的一种方式,每当有长假期,赤立角和罗湖等离境口岸就会拥挤得水泄不通。

自七八十年代经济起飞以来,旅游业在香港蓬勃发展,而世界各地的旅行团、生态旅游、学生游学团等推销广告五花八门,有时候令人看得眼花缭乱。很多人都以为旅游是属于当代产业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在现代旅游业诞生之前,中国历史中就已经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旅游活动。

巫仁恕博士最近写了一部十一万字的著作“明清时期旅游活动兴盛与建构”,他选取了几个有趣的话题来跟莘莘学子分享研究心得。他说:“在现代旅游业诞生之前,中国历史中就已经存在着各种各样类似现代旅行为的现代性特征。在那个时代,平民百姓热衷于‘游观’这种形容方式,并且带动了明清时期风气。”士大夫是这段时间内重要推动者,他们对待“游观”这一文化现象非常重视,将其作为自己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环。

从进香到庙会,从节庆到市集,这些大众性的游观活动曾经风靡一时,与士大夫自己的旅行互相影响。若将这些在世界史脉络中的位置,与十六至十八世纪西方先驱英国相比较,还能更突显晚明期间特殊的地位。

巫仁恕博士是一位拥有多项学历背景和丰富经验的人物,他曾任大学兼任讲师,现在担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暨南国际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他专注于明清城市史以及社会文化史领域,其成果主要集中在群众集体、物质文化与消费文化方面。

元宵端午、中秋等岁月节日之际,在江南许多大城市及周边地区,都发展出了许多“画船箫鼓”聚集的地方,比如装饰美轮美奂的画舫载人去游览江陵秦淮河。此外,还有园林活动,如最著名的地宫位于苏州,这些通常会在春天开放一个月,以形成热闹市集,使得园林内外成为“游人如蚁”。

庙会节庆则显示出种类多样化、频繁化及普及化,有些地区甚至发展到了以城镇为中心,将城乡紧密联系起来巡会节庆。而寺院饭店酒家湖楼亭等,为此提供食宿服务;交通配套方面,则出现了沙飞船火食船江山船供戏雏姬称作卷梢船逆水船鼻烟壶——其中鼻烟壶内小女扮男侍候客人;还有套装旅行,如民间组织进香团一起乘坐进香船去朝拜的情形;甚至出现了牙家,即旅行社,为住吃娱乐跑腿全包含可见两者紧密配合起来。

西方人的评价则褒贬参半,对中国马路平整舒适轿子高端旅店普及感到惊叹,但也批评技术落后反映出他们对中国文明程度和经济发达程度认识上的变化,从赞赏转变为失望,最终生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一切证明,无论是在文字还是图像中呈现出的景色,都被赋予了主观上的文化意涵,让我们深刻感受到那些原本并不起眼的小地方,也可以通过一种特别的手法塑造成为独具特色的景点。

标签: 商朝贸易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