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明朝首辅三杨内阁之一杨士奇简介南明灭亡后遗留的书卷间隽永名声

0

杨士奇(1366年2月3日-1444年4月2日),本名杨寓,字士奇,号东里,吉安府泰和县(今江西省泰和县澄江镇)人。明朝初年重臣、学者。自少丧父,游学四方。建文帝入仕,他受召修撰《明太祖实录》,授翰林院编修。明成祖即位,他迁太子侍讲,辅佐明仁宗,被授礼部侍郎、少师、华盖殿大学士,并兼任兵部尚书。他先后历经五朝,任内阁辅臣四十余年,任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等同心辅政,并称“三杨”,时人称之“西杨”。以“学行”见长,其间先后担任《明太祖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正统九年(1444年),他去世,由于其子杨稷杀人案而自请致仕归乡,他忧虑患病,最终在八十岁高龄逝世。在其生前,他被赠予左柱国、太师的官职,并谥号为“文贞”。

他的早年的经历是充满挑战的。一岁时丧父,由罗性收养改姓罗;后来因一次祭祀活动恢复了原姓。他曾游走于湖北、湖南进行教学,其间居住在江夏最久。在建文年间,他被推荐为修撰《明太祖实录》的成员,然后进入翰林院成为编纂官。

他深得朱棣赏识,在永乐二年的选拔中,被选为宫僚之一,在三年后又升至左中允,再次升至左谕德。在这期间,他展现出了极高的政治智慧和忠诚。当有关于皇帝是否应接受某些馈赠的问题上台时,他提出自己的观点:“如果我当时无病,我是否有名字也未知。”这种态度赢得了朱棣的尊重。

他还参与了靖难之役之后的一系列政治斗争,当汉王朱高炽与赵王朱高燧联合离间太子时,虽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他始终保持着忠诚,不仅没有背叛,也没有揭露过其他人的过失,这种坚守使得他受到更多人的敬仰。

在仁宗登基后的治理过程中,即便面对诸多挑战,如减免岁供问题以及元旦事宜上的争议,以及御史舒仲成等人的误举疑案,都能提供出色的建议并影响政策决策,使得他的地位更加稳固。他不仅是内阁中的重要人物,而且也是国家政策制定的关键参与者。

然而,在最后几年的生活中,由于儿子的行为引发了一场风波,最终导致了他的退隐。而到了正统九年的去世前夕,那段时间里由於身體健康問題而經常感到不安,這種痛苦終於伴隨著生命的结束。但尽管如此,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留下的足迹依然令人钦佩,对未来的一代又是一份宝贵的财富。

标签: 商朝文化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