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国本之争中,朱常洛与朱常洵的皇位继承权被两派人士激烈争夺。明神宗偏爱郑贵妃所生的皇三子朱常洵,并计划立他为太子,但遭到了大臣和慈圣皇太后的强烈反对。经过多年的僵持,最终由明仁宗妥协解决。文章提到,流言传出明神宗与郑贵妃在大高玄殿祷神盟誓,相约立朱常洵为太子,这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大臣们通过奏折强调祖制和封建礼制,要求册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以破除流言。此外,大臣们还指责后宫干政,并以此矛头直指郑贵妃。
文章接着讲述,当时首辅申时行上疏建议按照历史先例,如明英宗二岁、明孝宗六岁被立为太子的情况来册立长子。但是,尽管如此, 明神宗仍旧推迟了这项举动。在此期间,有人怀疑万历要废长代幼,因此产生了一些紧张关系。当户科给事中姜应麟等人提出册立东宫时,被贬官。这一事件导致了更多的人上书反对,而这些努力最终没有改变明神宗的心意。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臣们继续施加压力,最终导致申时行辞职。而且,即使宦官试图向外廷传递一些秘闻,也不再受到忌讳。这种放纵的生活方式以及忽视朝政的事情,不断地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这也加剧了对他的批评和反抗。在这一系列事件之后,一些大臣遭受惩罚甚至死亡,而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人物尝试寻求解决方案,比如王锡爵提议将三个儿子并封王待后选一个作为储君。不过,这个提议也引起了新的争议,最终未能得到实施。
因此,可以看出,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无论是政策变动还是个人恩怨,都影响到了国家的大局,使得国本之争变得更加复杂和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