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反复探究明朝那些事儿中的西游记创作之旅吴承恩的智慧与想象力在其中闪耀

0

吴承恩出生在一个小商人家庭,父亲吴锐乐观豁达,以知足常乐为哲学指导。然而,他希望儿子不象自己一样平庸,因此给他起名承恩,字汝忠,意指将来能做大官,上承皇恩、下泽黎民,成为流芳百世的忠臣。吴承恩从小就表现出了聪明过人和勤奋好学的特质,在两三岁时便能读诗,并在六岁入私塾深造。随着老师的教导,他学业进步迅速,不仅当地名声鹊起,而且人们预期他将来必定能够做大官。

然而随着年龄增长,吴承恩对“四书五经”的兴趣逐渐转移,对于神仙鬼怪、狐妖猴精等野史则有浓厚兴趣。他尤其喜欢《百怪录》和《酉阳杂俎》,这类书籍中丰富多彩的神话世界让他潜移默化养成了搜奇猎怪的习惯,这种爱好最终成为了他创作《西游记》的基石。

青年时代的吴承恩对神话故事依旧情有独钟,他甚至养成了狂放不羁、轻世傲物的个性,这引发了父亲与他的矛盾。不顾父亲反对,他继续沉迷于这些故事,最终导致家中的形象受损。在20岁时,即使与父亲关系紧张,但仍被安排结婚,与叶姓姑娘建立了一段美满婚姻。

尽管如此,科举考试上的失利重重,让吴承恩感到极度挫败。他接受失败并且在朋友们鼓励下投身八股文学习,但即便如此,也未能取得成功。在一次次失败后,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命运是否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由天命决定。这份失望之情,加上生活压力,使得他的内心充满了无奈和沮丧。

就在此时,当下的生活困顿再加上科考失利,对他的打击太过沉重。他认为没有考取功名,不仅无法改善生活,更是对父母的一种愧疚。但同时也认识到命运不可控,所以才会写下那部影响深远的小说——《西游记》。这本小说不仅体现了作者对于封建科举制度以及黑暗社会现实深刻认识,更是通过志怪小说表达了内心的情感,为抗争不合理社会贡献了一份力量。

标签: 商朝文化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