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朱允炆,从来都不是一个幸福的人。我的祖父,是淮右布衣出身,头挂腰间,刀口舔血的朱重八,公元1368年建立了明朝,我成为了明王朝的建立者。我的父亲,是十三岁就被立为皇太子,温厚贤德的朱标,他是祖父最优秀的儿子,也是祖父百年后帝国最好的接任者。
有这样的身世,我们为什么还说他不幸福?因为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他的人生似乎就是一场悲剧。而悲剧的根源,来自于他的父亲朱标。我父亲是最受重视的皇子,从至正二十五年成为世子,到洪武元年成为皇太子,我父亲都是一副谦和温顺的形象,与他的父亲有巨大的反差。我曾经听见过,他母亲临终前对我说:“别让那些功臣欺负你,你要记得他们。”但是我却没有办法去做,因为我并不知道他们会如何对待我。
从洪武十五年开始,但洪武三十年,我父亲为了儿子的未来,他的一些战友们都被他送走了。但是儿子,也没有活到可以继承他的帝国的时候。洪武二十五年,我失去了亲爱的父亲。
此时,我成为了没有父亲的小男孩,我不能过度地悲伤,因为我还要照顾因为悲伤而病倒的大帝。他将大明交到了一个只有二十一岁的小孩子的手里。我真的完全没有准备,我本来就缺少历练和经验,却突然而然地接收了整个帝国。这似乎对我来说有点儿太过残酷了。
初次掌握帝国时期的大帝面临着真实存在威胁——我的叔叔们。他们带着兵力,对于新君来说,他们可是巨大的威胁,其中包括燕王朱棣和宁王朱权。在这个时候,大帝选择了一条错误道路。他想要处理好这些问题,但是却忽略了当年的教诲——先仁后义最后动刀。大臣们也迎合着大帝急切的心情,他们建议削藩,这样做虽然顺利,但是却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导致靖难爆发。
在靖难中,大帝犹豫不决,而这犹豫成了他下台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师兄(指燕王)用计谋打败了我们,而在那场战斗中,大帝失去了生命。这场战争结束之后,大师兄登上了龙椅,而我的名字也随之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我是一个好人,但显然不是一个好皇帝。我不知道深奥与技巧,如果不生于贵族家庭,那么或许会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