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周和春秋时期,爵位体系主要包括了王、公、侯、伯、子、男六级。明朝的侯爷,实际上是指的是王爵与侯爵,这是一种高贵的封号,而非官职。在古代,侯爷往往是皇室成员或者国家的重要人物,与国之休戚相关联,而且不同等级的侯之间也存在差异。在古代历史中,文官很少会被封为侯。
要了解一个人的地位大小,可以看他们是否拥有具体的官职。如果有官职,那么这个人就是真正具有实权的“实权侯爷”,这意味着他们在官方层面上的影响力非常大。《汉书·百官公卿表》中提到,从十级左庶长到十八级大庶长,他们的地位甚至超过了九卿,这些都是军事将领。十九级和二十级则属于列侯。在汉朝之后,大多数的人物如果被封为侯爷,其身份通常被视作超越品阶的一种荣誉,并带有一定的尊贵。但如果没有其他具体的职务担当,那么这些人所拥有的只是名义上的荣誉,而缺乏实际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