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史简介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位皇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封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太原起兵后,李渊称“唐王”,后废杨侑建唐朝。
隋朝末年天下群雄并起,唐国公李渊趁势在晋阳起兵,于618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唐太宗开创的贞观之治为盛唐奠定基础。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690年武则天一度以周代唐,705年神龙后恢复唐国号。唐玄宗即位后缔造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
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导致唐朝国力渐衰。经过唐宪宗的元和中兴、唐武宗的会昌中兴及唐宣宗的大中之治,国势复振。
878年爆发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使得藩镇势力大增,907年藩镇将领朱温篡唐,唐朝覆亡。
唐朝历史信息
中文名: 唐朝
别名: 唐、李唐、大唐
时间范围: 618年-907年
首都: 京师或西京长安、神都或东都洛阳
货币: 开元通宝
人口数量: 0.8 亿
主要民族: 汉族
制度: 三省六部制
选官制度: 科举制
体制: 君主制
开创者: 李渊
君主: 李柷
唐朝皇帝列表
姓名 | 别名 | 年号 | 在位时间 | 主要成就 | |
1 | 李渊 | 唐高祖 | 武德 | 618年-626年 | 晋阳起兵,建立唐朝,抗击厥,确定初唐官制,颁布《武德律》,发行“开元通宝” |
2 | 李世民 | 唐太宗 | 贞观 | 626年—649年 | 精简政府机构;改革三省六部;开创贞观之治 |
3 | 李治 | 唐高宗 | 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 | 649年-683年 | 开创永徽之治,灭高句丽、西突厥等,唐朝版图达到极盛 |
4 | 武曌 | 武则天 | 证圣 圣历 神功 久视 神功 神龙 | 690年-705年 | 建立武周,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开创殿试、武举,奖励农桑,改革吏治 |
5 | 李显 | 唐中宗 | 嗣圣、神龙、景龙 | 683年-684年 705年-710年 | 神龙,复辟唐朝 |
6 | 李旦 | 唐睿宗 | 文明、光宅、垂拱、永昌、载初、景云、太极、延和 | 684年-690年 710年-712年 | 两即帝位,三让天下 |
7 | 李隆基 | 唐玄宗 | 先天、开元、天宝 | 712年-756年 | 发动唐隆,铲除韦后势力,中兴唐室;开创开元盛世 |
8 | 李亨 | 唐肃宗 | 至德、乾元、上元 | 756年-762年 | 收复长安、洛阳两京 |
9 | 李豫 | 唐代宗 | 宝应、广德、永泰、大历 | 762年-779年 | 收复两京,平定安史之乱,改革税收,实行养民为先的财政方针 |
10 | 李适(kuò) | 唐德宗 | 建中、兴元、贞元 | 779年-805年 | 废租庸调制,改行“两税法”,联合回纥、南诏打击吐蕃 |
11 | 李诵 | 唐顺宗 | 永贞 | 805年 | 永贞革新 |
12 | 李纯 | 唐宪宗 | 元和 | 805年-820年 | 改革弊政,平定藩镇,开创元和中兴 |
13 | 李恒 | 唐穆宗 | 长庆 | 820年-824年 | 三子为帝 |
14 | 李湛 | 唐敬宗 | 宝历 | 824年-827年 | 礼遇朝臣,耽于玩乐,为宦官刘克明等所弑 |
15 | 李昂 | 唐文宗 | 太和、开成 | 826年―840年 | 平定沧景之乱 |
16 | 李炎 | 唐武宗 | 会昌 | 840年-846年 | 平定泽潞镇,击败回鹘,会昌中兴 |
17 | 李忱 | 唐宣宗 | 大中 | 846年-859年 | 河陇归地、大中之治 |
18 | 李漼 | 唐懿宗 | 大中(沿用)、咸通 | 859年-873年 | 洞晓音律,犹如天纵,,民不聊生 |
19 | 李儇 | 唐僖宗 | 咸通(沿用)、乾符、广明、中和、光启、文德 | 873年-888年 | 平定黄巢之乱 |
20 | 李晔 | 唐昭宗 | 龙纪、大顺、景福、乾宁、光化、天复、天祐 | 888年-904年 | 消灭田令孜,重挫晋王李克用,为宣武节度使朱温所弑 |
21 | 李柷 | 唐哀帝 | 天祐(沿用) | 904年-907年 | 唐朝末代皇帝 |
唐朝官制
部门 | 官职 | 品阶 | 职掌 |
三师 | 太师、太傅、太保 | 正一品 | 为皇帝辅弼之官 |
三公 | 太尉、司徒、司空 | 正一品 | 参与国家大事,多不常置 |
尚书省 | 尚书令 | 正二品 | 总揽一切政令 |
左、右仆射 | 从二品 | 为尚书令之副手 | |
六部尚书 | 正三品 | 分掌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户部、工部 | |
门下省 | 侍中 | 正三品 | 掌宣达帝命 |
黄门侍郎 | 正四品 | 掌机密文件,备皇帝顾问 | |
中书省 | 中书令 | 正三品 | 常全国政务 |
中书侍郎 | 正四品 | 内史令之副手 | |
秘书省 | 秘书监 | 从三品 | 典司经籍,天文历法 |
御史台 | 御史大夫 | 从三品 | 掌监察、执法 |
御史中丞 | 正五品 | ||
九寺 | 太常卿 | 正三品 | 掌祭祀鬼神 |
光禄卿 | 从三品 | 掌膳食 | |
卫尉卿 | 掌卫兵 | ||
宗正卿 | 掌宗室属籍 | ||
太仆卿 | 掌车马 | ||
大理卿 | 掌刑狱 | ||
鸿胪卿 | 掌礼宾 | ||
司农卿 | 掌全国经济 | ||
太府卿 | 掌金帛府库,营造器物 |
唐朝经济
唐朝初期征收赋税实行租庸调制,唐朝建中元年(780年),唐德宗采纳宰相杨炎的建议,改革税制,实行两税法,以征收金钱为主,以户税和地税来代替租庸调。
唐朝农业生产工具与技术较前代有新的进步。标志着古代中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曲辕犁就出现在唐朝。唐代还出现了新的灌溉工具:水车、筒车。
唐朝手工业分官营和两种。唐朝前期主要手工业有纺织业、陶瓷业和矿冶业。唐后期,南方手工业大幅进步,特别是丝织业、造船业、造纸业和制茶业。
唐朝都市的繁荣是与工商业的发展分不开的。通过丝绸之路,各国商人们还通过长安把百货运销到中亚、西亚等地。唐朝对外贸易繁荣,交流密切。除传统的北方丝路以外,还有草原丝路、青海丝路(唐蕃古道)、西南丝路(西南夷道)以及海上丝绸之路(主要分为南海丝路和东海丝路)。
唐朝货币
唐朝建立后,出台了自己的铸币政策体系。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实行了“钱帛兼行”的多元的货币制度体系。
唐朝文化
唐朝最令人瞩目的文学成就可谓是唐诗,自唐朝初期陈子昂和“初唐四杰”起,唐朝著名诗人层出不穷,盛唐时期的李白、杜甫、岑参、王维,中唐时期的李贺、韩愈、白居易、刘禹锡,晚唐时期的李商隐、杜牧是其中的几位代表诗人。
唐朝的雕刻艺术非常出众。敦煌、龙门、麦积山和炳灵寺石窟都是在唐朝时期步入全盛。洛阳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和四川乐山大佛都令人赞叹。昭陵六骏、墓葬三彩陶俑都非常精美。
唐朝是中国儒、佛、道三教并盛的黄金时期,共同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唐朝舞蹈承袭隋朝,继承和融合了南朝的汉族传统乐舞和北朝各民族乐舞,并在此基础上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唐代舞蹈。
唐朝建筑气魄宏伟,严整开朗,使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发展到了一个成熟的时期。唐代皇宫大明宫即是例证。
唐朝服饰
唐朝时期文化浓厚,国力强盛,生产和纺织技术的进步,使唐朝服饰款式、色彩、图案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颖富丽。唐朝服饰十分华丽,并显露出其绚丽的文化色彩,加上金银杂之,愈显炫人眼目。其装饰图案,无不鸟兽成双,花团锦簇,祥光四射,生趣盎然,真可谓一派大唐盛景。
唐朝文字
唐朝正式公文及印刷字体是楷书,而书法在真、行、草、篆、隶各体书中都出现了影响深远的书家,真书、草书的影响最甚。
唐朝制度
唐朝中央官制:唐朝沿用隋朝官职制定三省六部制,主要机构有三省、六部、一台、五监、九寺。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唐朝法律制度:唐朝明确规定国家的正式法律形式为律、令、格、式四种。律即是刑事法典(包括了部分诉讼程序);令是积极性的、正面性指导人们行为的法规,是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制度;格是以禁止性规范为主体的单行法规;式是国家行政事务的具体操作程序、公文的格式。
唐朝地图
唐朝地图疆域空前辽阔,极盛时东起日本海、南据安南、西抵咸海、北逾贝加尔湖。在攻灭厥、薛延陀后,唐太宗被四夷各族尊为天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