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代吴伟的《渔乐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湖山相接、渔船栖泊的景象。画面的布局简洁而富有层次,近处有一些嶙峋的山石和偃蹇的老树,以及几艘停靠在岸边的小渔船。远处则是高耸入云的峰岭,这一切构成了一个S形构图,使得近、中、远三者的景观显得曲折起伏又自然生动,同时也避免了过分紧凑或迫塞。这样,不仅每个部分都显得独立完整,而且整体上又形成了一种虚实相生的美感。
吴伟(1459—1508),是一位著名的明代画家,他字号多样,包括次翁、士英、鲁夫以及小仙。他出生于江夏(今湖北武汉),最初担任画院待诏,在孝宗时期被授予锦衣卫百户职位,并且还获得了“画状元”的殊荣。
然而,由于家庭原因,吴伟不得不流落至海虞(今江苏常熟),在那里他收养于钱昕之家,与其子同住。在这段时间里,他偷偷学习绘画,最终因其才华横溢而受到钱昕赞赏,被赠予笔墨和书籍,为他的艺术道路奠定了基础。随着年龄增长,吴伟到了金陵,其名声大噪,一举成名成为当时知名的人物之一。这幅《渔乐图》无疑是他艺术生涯中的杰作之一,它以其独特的情趣和深邃的情感,对后世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