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三国杨仪被废原因奸佚与贪婪轻信过度权谋失当1840-1949年思维导图历史变迁与社会进步

0

在三国时期,杨仪的仕途起伏颇为复杂。他的第一次被废,主要是因为与尚书令刘巴不和,这导致他被降职,改任弘农太守。在此之后,他逐渐重新获得信任,被任命为丞相参军,并参与了建兴三年(225年)刘备出兵汉中的行动。

随后,在建兴五年(227年),杨仪又随刘备出征,并在建兴八年(230年)升任长史,加上绥德将军的称号。这一时期,他似乎已经成为刘备心腹之臣之一。但当亮去世后,尽管他之前曾经指定蒋琬继承自己的职位,但杨仪仅仅被拜为中军师,没有得到更高的官职。此后的几年的时间里,由于多次因怨言而遭到削减官职,最终被流放至汉嘉郡。

然而,即便如此,杨仪并没有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他继续不断地指责他人,上书诽谤,对外界形成了极其激烈的负面形象。最终,这些行为导致了他的下狱,最终身亡。这段经历反映出了一个问题:即使拥有权势和地位的人,如果不能自我反省并改过自新,他们也可能会因为自己的错误而走向毁灭。

标签: 商朝文化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