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的壮阔画卷中,魏明帝曹睿的统治岁月,不仅是权力的较量,更是党魁之位的转手。他的确实掌握着朝政大权。
曹睿,是曹丕尊贵的长子,他在二十三岁那年继承了王位,那时他不仅拥有了皇家的宝座,还握有真正的大臣们所畏惧和尊敬的权力。在那个充满变数和挑战的时代,辽东地区发生了一场叛乱,公孙渊背离中央政府,司马懿作为一名忠诚的大将,被派遣去平息这场动乱。他以非凡的手段与勇气,在战斗中大胜,最终击败并斩杀了叛军领袖公孙渊。正当曹睿病重之际,他急需寻找一个能靠得住的人来辅佐自己,因此命司马懿回京处理国事。这一次机会,让司马懿展现出他深谋远虑的一面,无论是在政治斗争还是军事征伐上,都显得格外高明。
当时由于曹睿没有儿子,所以在确定太子的问题上,他做出了艰难而重要的决定,将8岁的小侄子曹芳立为太子,并把国家的大计托付给两位信任的人物:司马懿和曹爽。然而,这两个人的性格迥异,他们之间也产生了矛盾与猜疑。曹爽总是对司马懿保持警惕,而司马懿则采取韬光养晦、低调行事,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敌意。但当机会到来时,于嘉平六年,即公元254年,当曹爽放松警惕,一同外出狩猎的时候,司马懵趁机发动兵变,从而废掉了已经被立为帝者的太子——曹芳,将其降为了齐王,然后扶持另一个小孩——9岁的小儿弟弟曹髦登基成为新帝,从此之后,大权便完全落入到了 司马氏家族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