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清代戏剧家李渔被誉为中国戏曲史上的巨匠为中国文化贡献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作品如孽海花等至今仍受读者青

0

李渔(1610-1680),字谪凡,号笠翁,生于江苏如皋,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和戏曲家。他在18岁时就补任博士员,并且中过秀才。在清朝,他没有追求仕途,而是专注于著述和指导戏剧演出。李渔居住在南京,开设书铺,编刻图籍,与达官贵人、文坛名流广交。他的作品包括戏剧《凰求凤》、《玉搔头》,以及小说《肉》、《觉世名言十二楼》、《无声戏》等。

尽管身为“导演”,李渔与演员有所苟且,但他对那些与他有绯闻的女性负起责任,将她们娶为妻室,不曾始乱终弃。这一点,与唐朝宰相房玄龄的话法相呼应,即便田舍翁多打了三五斗,也可娶房小。然而,这样的行为也让他遭到清议家的非议,被讽刺为“善逢迎”,更有骂其“性龌龊”的声音。此外,有些人认为他的行为虽然不失为一种文化传播方式,但也被批评为过分迎合权贵。

关于评价李渔的“善逢迎”或否认其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当他向豪门送戏时,或许并未算得上太过迎合,但当他向官府征稿时,则显得更像是在寻找更多的赞助。而对于是否将这种行为视作健康的心态或是不健康的心态,这则取决于个人价值观和对艺术创作自由度的理解。总之,无论如何评价李渔,他都是一位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

标签: 商朝文化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