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白居易苏东坡是如何买房的:一个宋朝房奴的艰辛生活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世界里,房子似乎成为了每个人最为关心的话题。无论是现代人还是古代人,都无法避免面对这场关于住所的问题。然而,是否只有现代人才会面临如此紧张的房产问题?如果生活在古代,我们还需要为买房发愁吗?
两千九百多年前的一桩地产交易
要了解古代的房地产市场,我们首先要知道古代是否有房屋买卖。在多数人的印象中,房屋交易只不过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而售楼部、开发商、分期付款、货币购房、按揭、房奴等词汇都是近期才出现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研究古代房地产多年的专家李开周告诉记者,现在所有现象都在古代也有根据考古实物和历史文献证据,中国在西周时就出现了土地交易,在战国时就有房屋买卖。
在一件名叫“盉”的西周青铜器上,就刻有一段关于地产交易的铭文,这条铭文记录了一次土地抵押交易,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宗不动产交易。这次记录的是周厉王购买的地,并且没有立即给钱,但他保证一定照价付款,如果赖账则让天罚之。
这一宗土地买卖的事迹说明,当时除了存在土地抵押,还存在土地买卖,表明了 房地产业已经开始形成雏形。而对于是否有像现代那样的大型开发商,则不得而知,因为中国古代没有企业,而且大部分时候,房屋都是由业主自己建造,然后通过转手流转至其他业主手中。
尽管如此,从隋唐时代开始,有些人便专门从事建筑和经营商铺,他们盖好后,或租或卖,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形式上的开发行为。在那个时代,没有像现在这样复杂繁琐的手续,只是在必要的时候进行简单交换或许赠与。
总结来说,从战国到明清,大部分时间内中国的人们主要围绕二手住宅进行着购销活动,而不是像今天那样新建住宅然后出售给新业主。此外,由于当时没有我们现在理解中的“产权”,所以这种二手住宅流转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