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白居易苏东坡是如何买房的:一个宋朝房奴的艰辛生活
在这个充满传统文化典故故事的社会背景下,房子成为了人们最关心的话题。尤其是在近年来的房价疯涨中,许多人都被迫面对前所未有的购房难题。有的人在半夜排队等待购买,而另一些人则手握多套房产却不愿出售,有些人甚至愿意以后半辈子的幸福换取大片土地。而更多的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价格飞速上涨而无能为力。
面对这样复杂多变的地产市场,我们不禁会问:只有现代人才会面临如此紧张的购房问题吗?如果我们生活在古代,我们还需要为买房发愁吗?
两千九百多年的古代地产交易
要了解古代的房屋交易,我们首先需要知道古代是否存在这样的市场。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房屋交易似乎是一种现代现象,但事实并非如此。研究了大量关于此类主题的著名专栏作家李开周告诉记者,现在的地产市场上的所有现象,在古代都有体现。他指出,根据考古实物和历史文献证据显示,从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土地交易,从战国时期开始,就有了房屋买卖。
有一块叫“盉”的西周青铜器上刻有一段关于地产交易的铭文,这条记录表明,在公元前919年农历三月份,一位叫矩伯的人将一千三百亩土地抵押给了一位叫裘卫的人,以一百串贝壳来换取几件奢侈品。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一宗不动产交易。
随后,在矩伯与裘卫完成这宗土地抵押之后93年,也就是周厉王三十二年,又发生了一宗更重要的地买卖。这次记录的是周厉王为了扩建宫殿而购买的一个地方,没有立即支付款项,而鬲从担心周厉王赖账,因此鬲从说:“你别怕,我一定会照价付款。”这是个很毒的话语。
这说明当时除了有土地抵押,还存在着真正意义上的土地买卖和销售,这标志着房屋市场已经具备了雏形。而且,有这些二手房销售就应该存在着最初阶段的小型开发商,他们可能正在尝试从这种贸易中获取暴利。不过,由于中国没有企业,所以他们并不属于现代意义上的开发商。
总之,从战国到明清,这个时代主要是以二手住宅进行买卖,并不存在像今天那样讲究产权、租赁等概念。而到了隋唐时期,则有人专门从事商品住宅建设,但更多的是出租或出售,不太像现在这样完全依靠商品化生产来推动整个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