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工资微薄的时代,为了激励士兵们承担高风险的工作,戚继光采用了一个有效的手段——高额奖金。明朝时期的戚家军就是这样运作的一个成功案例。尽管戚继光规定给士兵每年只有10两银子,这个金额远低于农民打短工所能获得的收入,但他不得不这么做,因为明朝实行的是低工资政策,即使是国防部长也只拿152两年的薪水。而且,在那样的环境下,重文轻武、抑制军备的情况下,戚继光怎敢要求更多的军费?这几乎意味着有可能被人指控。
然而,要顺应王朝制度和朝野政治,同时也要考虑人的本性。如果仅仅给予如此微薄的报酬,那么士兵们就不会愿意为国家而牺牲自己的生命。在这个账目上,没有人会感到满足。因此,只有提供极高的奖金来激励他们才能实现这一目标。戚继光设定了一套赏金制度:每杀死一名倭寇,就可得30两银子;杀死十名倭寇,则可得300两;而对100名倭寇则可以得到3000两。
这些赏金是由12名小队成员共享,每位成员都将从中获得一份。但根据现代管理理论,不应该平均分配,而是应该根据岗位来发放。这一点表明虽然戚继光并未掌握现代管理知识,但他的奖金制度却显示出超前的思维。他将12名小队成员分为前线和后方两个部分,一线阵营除了队长外,还有8名士兵负责冲锋,他们便拿到了大头——20两中的20两(以一人击败一敌计)。另一方面,有2位短刀手、1位伙夫及1位鸟铳手,他们如果在战斗中立功,也会获得相应的奖励。而剩下的钱则归队长所有,他自然成为获益最多的一人。
这样的奖金体系意味着,如果全队一年内累计击败60个倭寇,每位一线阵营中的8名士兵都能够赚取150两银子,这与国防部长甚至更丰厚。此外,还有一种非固定收入来源,比如战场上的“财宝”,包括丢弃在战场上的黄金白银布帛器械等,这些都被平摊给全体人员(除非队长),但这种收益难以预测,每年可能从200到2000之间不等,与倭寇抢掠能力有关。如果是一次抢劫得到大量物品,如铜壶铁锅或珍贵物品,那么这些物品也会被平分出来作为额外收入。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经意间,将原本人人厌恶的事业变成了通往富裕之路。在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情中,戚继光巧妙地触动了王朝政策,并改善了士兵待遇,使其变得令人垂涎欲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