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当年没有清兵入关,明朝如何存续?这件事情一直以来都被看做是历史上的一件令人不快的事情,人们认为满清误国。然而,这种想法并非一概否定,有其依据和理论,也有道理。那么,我们可以思考,如果明朝末期没有遭遇满清的入关,那么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呢?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闯王”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了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煤山(今景山)自缢殉国,从而导致了明朝的灭亡。当时镇守山海关的明朝辽东总兵吴三桂在得知崇祯帝殉国消息后选择向关外的清军投降。同年的四月,李自成与吴三桂、满清联军在山海关附近的一片石展开激战,最终李自成失败,满清入主中原建立大清王朝。
如果没有这些事件发生,那么当时中国将呈现怎样一种局面呢?首先要说的是当时的情况:除了南京方面,还存在着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所统辖的大顺政权,以及张献忠所统辖的大西政权。这两股势力加上南京方面形成了一种竞争关系。
关于这一点,有些人可能会误以为李自成东征京师迅速成功,是由于他的军队战斗力强。但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当时明朝官兵已经毫无战斗力,而不是因为“闯王”的军队太强。在攻克京城过程中,大多数时候都是官兵望风而逃,只有最后才迎接“闯王”入城。而且,在之后与清军交战中,李自成号称百万大军屡次败北,因此即便他能控制更多地区,也很难实现对全中国的统一。
张献忠则是另一个重要势力,他主要势力范围在四川,并有一些优秀将领,如孙可望、刘文秀等,但他的势力的范围小,不足以与其他力量相抗衡。
最后来说说南明政权,它由留都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建立,是最有可能实现逆风翻盘的政权。从法统上来看,它是最正统的。但实际上它面临的问题很多,比如中央无法有效控制地方武装,使得这些武装成为政治上的障碍。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其内部矛盾重重,最终也未能挽救国家命运。
综上所述,即使没有满族人的入侵,也很难预测哪个势力能够取得胜利,因为每个群体都各有弱点和不足。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们或许只能期待某种形式稳定的秩序出现,而不是持续不断地战争和动荡。不过,对于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中的普通百姓来说,这样的秩序或许也是他们最希望看到的一个结果,因为再坏的秩序也好过完全无序的地形。而那些生活在战争年代的人们所承受苦难,又岂是一般平静时代的人能够想象得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