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龙(1617年—1684年),字北溟,号于山,是一位清代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方山县)人。他的一生起步平凡,但他并未就此止步。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他参加了太原的乡试,最终以副榜贡生的身份被录取,这在当时的困难局势下是一大幸事。然而,他选择了隐居六年的时间来深造,在安国寺和“三立书院”游学四年,不断追求知识和个人价值。
他的家人对于他的仕途发展既感到欣慰又心疼,因为尽管他终于有机会做到七品官职,但这也意味着可能会远离家乡。在缺乏足够资金的情况下,他不得不典当土地和房屋,只能雇佣五名仆人才能出发前往罗城。在旅途中,他拜访了好友武祗遹,并听到朋友对广西仕途艰辛的叹息。但于成龙坚定地表示,他并不仅仅为了温饱而出仕,而是要保持自己的良心和正直。他引用古人的话,强调即使没有科举功名,也可以像古代贤臣皋、夔、稷、契那样为国家服务。
通过这样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于成龙是一个坚持自我价值的人,他不满足于平庸之辈的生活,而是在逆境中不断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