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原名为词,又名秉彝、秉超,字慧生,号留香,艺名白牡丹。出生于河北省东光县(现为阜城县)一个捻售线香的手工业家庭,他的童年生活充满了困难和挑战。在1907年,他随父母来到天津谋生,但他的父亲将他与兄长慧荣卖给了一位小桃红梆子戏班学戏。不久后,其兄不堪忍受打骂私自逃走,只剩下荀慧生,被卖给了花旦为私房徒弟,这段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了苦难,但也激发了他坚持不懈学习的毅力。
夏季穿着棉袄,冬季穿着单衣,他头顶大碗足履冰水,每天练功不辍。经过多年的苦功夫,他练就了一定的硬本领,在唱念做打上都有所成就。他在1910年随师进京,并且先后加入庆寿和、义顺和、鸿顺和、天庆和等梆子班。在辛亥革命前期,他曾与戏剧家王钟声同台演出《家庭》、《黑奴恨》等剧目,并向陈桐云、李寿山、程继先学习京昆艺术直到十七岁才独立成班。
1918年,与刘鸿升、高庆奎合作演出《胭脂虎》、《霓虹关》,并拜王瑶卿门下学习正工青衣。这一年杨小楼应邀至上海天蟾舞台公演,请荀慧生担任刀马旦,让人称之为三小一白(即小楼、小云、小培和牡丹)。荀慧生的表演活泼生动,以俊俏扮相引起轰动,被誉为誉满春申。之后与周信芳、高明珠等合作,演出《赵五娘》、《劈山救母》、《九曲桥》、《杨乃武与小白菜》,使其声望达到了沪上的巅峰。
除了表演之外,荀慧生还喜欢作画,在1924年正式拜吴昌硕为师,同时向齐白石等多位国画大师求学,使得他的艺术生活更加丰富,也提高了他的艺术素养。在1927年的北京报界举办的京剧旦行评选中,与梅兰芳、三老一起被誉为四大名旦,这标志着他走向艺术成熟,并获得社会认可。
荀慧生的代表作品包括《红娘》、《红楼二尤》、《杜十娘》、《钗头凤》(选场)及卓文君(选场),这些作品在唱腔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他善于运用昆曲、梆子、中乐以及川调旋律,为传统局限进行突破,从生活情感出发,使得每一句歌词都能流畅自然地融入观众的心灵。此外,他在道白方面亦具备独特技巧,无论是清晰吐字还是表现力强烈,都让观众赞叹不已。
建国后,荀慧生积极参与戏曲改革工作,不断探索新风尚。他曾获第一届戏曲观摩大会老艺术家表演奖,并担任中国戲曲家協會藝委會副主任、北京市戲劇研究所所長等职务。同时,他收徒无数,其中包括吴纪敏、高淑华等知名艺人,以及许多未来的学生,他们都受到过他的亲授指导。此外,还有一些艺人们虽然未直接拜师,但也从其亲手传授中学到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