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历史上,乾隆帝对多尔衮的评价最为公正。后来的嘉庆帝和道光帝都有所作为。嘉庆初年,道光帝曾在继位之初,对多尔衮的功绩表示了认可,并赏赐其后人高级荣誉。这表面上是对祖先的恩泽,实际上则是由于当时内务府总管禧恩在嘉庆帝去世后迅速拥立道光皇帝,而禧恩得以推荐秀女全嫔成为孝全皇后,这两大功劳使他获得了重用。
到了宣统时代,当慈禧再次被迫让位,小皇帝的生父不得不担任摄政王,但必须遵循隆裕皇太后的旨意,这与清初顺治初年的格局相似。而这位摄政王虽然掌握实权,却因能力不足和缺乏政治手腕,最终导致清朝覆灭。在宣统年间,清廷曾经公开发布各亲王的俸禄标准,其中摄政王三万两、辅政王一万五千两、和硕亲王一万两等,这个消息引起了官方极大的不满,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大不敬。
尽管多尔衮被平反,他并非直系子孙于清末君主们而言,他仍旧是一名臣子,他们并不需要像对待开国创业者那样给予特别待遇。然而,在历史记载中,多尔衮确实在顺治时期为国家奠定基础,他在陵墓里的神圣功绩也被详细记录下来。而他的后人最终获得了一系列谥号达二十二字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