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唐朝禁宫酷刑数据揭示李世民陵墓未受影响

0

在深邃的历史长河中,唐朝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昭陵,成为了众多探寻者心中的迷雾。传言其陵墓曾被挖掘,但事实上,这座名为“天下名陵”的古迹,其真正的故事远不止这点简单。

昭陵中的一项巨大浮雕《昭陵六骏》,其中两块重要部分“飒露紫”、“拳毛驹”,竟然被盗贼卖往美国。幸运的是,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后来得以回归,现今陈列于西安碑林博物馆之内,为人们展示了唐代前期经济和文化繁荣的一面。

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仅是金银器皿或文物遭到盗窃,有些宝藏甚至在八国联军入侵时被迫抢走。这一切都无法阻挡对昭陵以及其他许多古代皇家墓葬所展现出的那份沉重而又神秘的情怀。

延伸阅读:

当年,唐太宗即位之初,便有着一番独到的想法。他要求以山为坟,不需起土坟,以此来防止后人的盗掘。而文德皇后的葬礼,也就顺理成章地选择了九嵕山作为她的终塚。在撰写碑文时,他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意图:“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今因九嵕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这里所说的“不藏金玉”,似乎是在讲述一种俭朴之道,但更实际意义上的原因,是为了让那些潜伏在暗影中的好汉们放弃他们的心思,而不是真的因为俭朴。

虞世南曾经上书给唐太宗说过这样的话:“自古及今,无不掘之墓。”因此,那时候使用山岳作为皇家的坟冢,并非出于什么特别高尚的情感,而只是基于一个简单的事实——利用这些雄伟的地形与自然环境来防止那些无情的手触碰到这些圣洁的地方。

标签: 商朝文化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