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旉,宋朝的隐秘皇帝,生于靖康之变的风雨中,其父高宗赵构被历史铭记为逃跑皇帝。赵旉自降生起,便承袭了储君的地位,被册封为检校少保、集庆军节度使、魏国公。尽管未有太子名号,但他却是高宗的心头宝,受到无比的宠爱与呵护。
面对金兵南侵,高宗选择逃跑,他的行为,或许是受父亲及兄长被俘受辱所刺激,不愿步二人的后尘。在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逼近,当时的南京城内发生兵变,将皇位传给了年幼的赵旉。苗傅和刘正彦迫使高宗退位,让出龙椅给元懿太子讳旉,即赵旉。
隆佑太后在即位后,为稳定局势,她与宰相朱胜非商议,将权力交由三岁大的赵旉,并改元明受。但暗地里,她则联络外地的大将,如张浚和吕颐浩,以准备复位计划。一路上,苗傅和刘正彦因畏罪潜逃,在途中烧杀劫掠,但最终两人均遭到擒获并处以凌迟极刑。
同年五月,当金兵暂时北撤之际,高宗携带着病重的小儿离开杭州,他们前往建康(今南京市)。然而,这个三岁不到的小生命在行宫治病期间,因宫女不小心踢到的炉子声而惊吓过世。当得知独子的夭折消息后,高宗悲痛欲绝,一连哭泣达三天三夜,即便将宫女及保姆处死,也难以消除他的悲伤。他追封了赵旉为元懿太子,但由于其在位时间短暂且是叛军所扶立,加上没有举行正式登基仪式,因此不被史书载入真实历史。不过,在红巾军起事时,有人仍尊称他为正式皇帝,并追尊庙号简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