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研的道路上,彭木根选择了与众不同的路径。他没有追随大多数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前往外企,而是留在北京邮电大学(北邮)深耕移动通信领域。作为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执行院长和教授,他致力于人口密集区域的移动通信系统精巧基站和智能无线组网研究,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密集无线网络技术取得了显著成就。
1996年,彭木根考入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那时他见证了个人计算机和第一代互联网的发展。然而,他并非仅仅满足于成为一名“码农”。当他了解到我国提出了自己的3G标准(TD-SCDMA)时,他感到非常兴奋,这可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本科毕业后,彭木根决定跨专业考研,报考北邮移动通信专业。
2000年进入北邮后,彭木根涉入我国3G“深水区”,率先开展TD-SCDMA组网理论和关键技术攻关。他通过引入多用户检测和波束赋形增益因子,构建了单小区和多小区的容量分析模型,并推导出有别于其他3G技术的单小区和多小区容量表达式。这一研究成果让彭木根一鸣惊人,被誉为“我国3G产业宝典”。
博士毕业后,彭木根留校,在科研教学工作中不断进步,最终评上了博导、教授。在2012年,他主导项目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并为了使自己接轨国际前沿而暂离国内出国访问学习。在美国普利斯顿大学期间,他以每2个月提交一篇高水准期刊论文速度进行科研攻关,其论文不仅符合5G及后5G产业发展趋势,而且成为学术界关注焦点,大都成为ESI高被引论文。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让彭木根意识到热点区域无线通信问题。他立即投身研究之中,对热点区域无线网络拓扑结构创新性地构建了基于点泊松协同组网性能分析模型,并提出了一整套分层异构协同解决方案。相关成果荣获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荣誉。此外,还将核心知识产权转让给企业,与他们合作开发灵巧小基站产品,该产品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
对于自己所从事工作,彭木根总是心怀感激,不断感谢长久以来的各种幸运。在2021年,被授予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是对他的再次肯定。(马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