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历史上,宋真宗赵恒是一位被后世誉为“文明章圣”皇帝的人物,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咸平之治”,是北宋经济繁荣和文化昌盛的一个高峰。他的登基之初,任用李沆等人为相,勤于政事,使得社会较为安定,为国家创造了一个长期和平发展的有利时机。
在他的努力下,铁制工具制作进步,土地耕作面积增至5.2亿亩,加上引入暹罗良种水稻,使农作物产量大增。纺织、染色、造纸、制瓷等手工业与商业蓬勃发展,对外贸易也达到了空前的盛况。这段时间被后世评价为北宋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然而,在澶渊之盟中,由于赵恒对辽军过度畏惧,没有选择亲征,而是选择了向辽国支付岁币以换取和平,这一决定遭到了宰相寇准等人的反对,但最终还是实施了。在这一过程中,赵恒表现出了不坚决应对外患的问题,这使得北宋面临内忧外患的问题日益严重,最终导致他晚年的政治失误。
总体而言,作为一位皇帝,赵恒在文教方面颇有建树,他喜欢文学和书法,并且提倡科举制度,以此来选拔人才。但是在处理国家大事上,他显得有些软弱,这也是后人给予其评价的一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