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业元年(605年),杨侑生于东京洛阳的紫微城,皇宫之中。自幼聪明才智超群,气质非凡。最初被封为陈王,后来改封为代王,并受赐一万户的食邑。大业三年(607年),杨广亲征高句丽时,他留守长安,以备不时之需。
被立为帝
尽管杨侑名义上是隋朝的皇帝,但实际上他不过是一个由李渊扶持而起的傀儡。他尚未有夺取真权力的机会,便在义宁二年(618年)三月,被迫退位。当时,他的大哥杨广刚刚死于江都兵变,而李渊则趁机称帝,国号更改为唐,他便成为历史上的唐高祖。而杨侑被降职为酅国公,在长安闲居生活了下来。
隋恭帝杨侑在位仅短暂177天。在他的去世之后,没有子嗣继承他的爵位,而是由族弟杨行基袭取酅国公爵位。
人物评价
《北史》中的作者李延寿对这段历史给予了深刻评价:“恭帝年纪轻轻,却遭遇家道中落。一人失德,大地动荡;四海沦丧,无边荒凉;南方蛮夷入侵,无人归还。虽欲不循尧、舜先例,可得乎?”这段文字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和衰败,以及作为统治者的失败与无力感。
隋恭帝最终葬于庄陵,这座陵墓位于陕西乾县阳洪乡乳台村南500米处,是一座平地起建的小型冢墓,其形制规模比靖陵稍大,但现在已无任何建筑遗存,只剩下周围的一些盗洞迹象。这座陵墓见证着一个帝国的末日,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和政治结构崩溃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