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朱彝尊,清代的词人与学者,字锡鬯,号竹垞,一度以小长芦钓鱼师为号。出生于浙江嘉兴市秀水(今称),在康熙十八年考取科博学鸿词后,被授予翰林院检讨职位,并入直南书房。在那段时间里,我曾参与《明史》的编纂工作,并曾负责江南省的试用典当事宜。然而,由于健康问题未能完成所有任务,便不得不辞去职务返回家乡。
我的学识广博,而著作也非常丰富。我尤其擅长医药方面的著述,有《食宪鸿秘》三卷,这是一本关于食物本草的重要作品,至今仍有印刷版本流传。
除了医学之外,我对文学也有深厚造诣,不仅诗歌创作得体雅健,与同辈王士□并称一时,更是我所代表的一大词派——浙派或称“浙西派”——在词坛上的领军人物之一。我花费八年的心血,最终在1678年完成了《词综》这部杰作。这本选集汇集了唐、五代、宋、金、元时期共660家的2250多首优秀诗篇,以作者时代先后为序,并附有作者简介和一些宋元人的评论,对中国词学具有重要意义。
我认为好的词语应该“醇雅”,避免过多使用“硬语”或新颖的风格,如我在《水村琴趣序》中所言。同时,我奉姜夔和张炎为我的榜样,在我的作品中,也融入了一些寄托国家兴衰情感的情调。不过,这种观点也导致了对其他形式诗歌更具欣赏力的态度,使得我的作品虽然数量繁多,但题材范围较窄,难以展现全部才华。
我总共出版了四部散文集,每部各有七卷,大约有一千五百首作品,其中包括《江湖载酒集》、《静志居琴趣》、《茶烟阁体物集》以及《蕃锦集》,都收录于我的代表性选集中,即《曝书亭集》。这些作品被誉为清雅疏通且独具匠心,而陈廷焯则认为它们虽无太大的创新之处,但每一篇都有其独特之处。他特别赞扬其中的一卷,《静志居琴趣》,认为它超越了常规,将陈言抛弃,用新的方式表达思想。此外,还有一些短小精悍的小令,如〔桂殿秋〕中的「思往事」、「渡江干」等,都表现出了高超技巧。但是,由于过分注重技巧和声律,而且偏向于琢磨单个句子,因此有些人批评说缺乏沉厚意境。而另一方面,它们确实受到了近现代评价者的肯定,比如周颐将它们视为佳构。而〔卜算子〕中的「镇日帘栊一片垂」、「燕语人无语」,厉鹗甚至表示他读起来令人动容。但正是这种追求技术优美而忽略内容深刻的情形,让他的大量创作无法完全展现其才华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