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斯盛:社会的光辉榜样
在清末民初的上海,一个名叫杨斯盛的人物,以其卓越的建筑设计技艺和慈善事业,在当时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他的故事,如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对教育和公益事业的渴望。
杨斯盛出生于1851年,是一位身怀绝技的手工匠人。他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但他并未放弃学习。在沪人的帮助下,他学会了泥水匠艺,并逐渐成为了建筑行业的一员。在那段时间里,他不仅精通西方近代建筑技术,还能操英语,对欧美文化有着深刻理解,这让他与外国商人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1880年,杨斯盛创办了上海第一家资本主义性质的营造厂——杨瑞泰营造厂。这座厂房不仅是近代上海建筑史上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现代企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停止在教育方面做贡献。
1904年,杨斯盛捐资设立广明小学和广明师范讲习所,为浦东地区提供了教育资源。此后,他又购地64亩兴建浦东中学,并亲自监督校舍建设,使得学校成为当时规模最大、设备最为先进的地方学府。他的毁家兴学的事迹,让世人敬仰。
除了教育事业之外,杨斯敬重同行,为同行解决难题而闻名。他曾主持重修“鲁班殿”,筹建水木工业公所,并提出设立小学、艺徒学校以培养建筑人才。他热心于公共利益,不仅资助黄炎培筹建川沙小学,而且还救助黄炎培逃离囚禁,同时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邹容下葬。
1910年代,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地方爱好者铸立了一尊纪念塑像,但到了十几年后,该塑像遭到破坏。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某个时候,那尊塑像被重新铸造,再次安放在浦东中学内,以此来永久纪念这位伟大的社会活动家、教育家的丰功偉绩。
今天,当我们回望过去,看见那些历史人物,他们给我们的世界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他们如何用自己的努力去影响这个世界?对于每个人来说,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在,都值得我们深思熟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