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斯盛:跨越鸭绿江的社会传奇
在那个清末的时代,杨斯盛是一位不凡的人物。他的名字常常与上海近代建筑史紧密相连,他是“近代建筑营造业的一代宗师”。但他之所以成为这样的人,并不是因为他的技术高超,而是因为他对教育的热情和对国家未来的大梦。
杨斯盛出生于1851年,在浦东蔡路青墩的一个普通家庭。家境贫寒,他从小就要承担起养家的重任。他13岁时,就离开了家乡去上海谋生,这个城市成为了他人生的起点。在这里,他学会了泥水匠的手艺,也接触到了西方近现代建筑技术。
经过多年的辛勤工作,杨斯盛积累了一笔不菲的资本。他在1880年创设了上海第一家资本主义性质的营造厂——杨瑞泰营造厂。这一举措对于当时的上海来说,是一个重大创新,为后来的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然而,杨斯盛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根源和责任。他深知教育对于国家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决定用自己的钱财来兴办学校。1904年,他在梅白克路(今新昌路)创办了广明小学、广明师范讲习所;次年,又购地64亩,在浦东六里桥建校舍,即后来的私立浦东中学。这个决定被人们称为“毁家兴学”,因为他几乎倾尽所有,甚至牺牲了自己的一切,以满足学生们学习的地方需求。
尽管如此,杨斯敬公益事业依然不懈。他捐助黄炎培筹建川沙小学,还曾帮助黄炎培逃离国难。而在建立学校的时候,他还特别注重教育质量,不仅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还聘请了一批优秀教师,使得这所学校迅速成为当时最好的私立学校之一。
他的故事传遍全国,被誉为“毁家兴学”的楷模。在胡适先生看来,“毁家兴学”并非简单的事迹,它代表着一种精神,一种对国家未来的无限憧憬。当人们提到杨斯盛,他们总会想起那句著名的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也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是一个时代的人物,但他的精神却永远不会过时,因为它反映出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大爱心和担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