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康熙赐死隆科多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清康熙皇帝时期的夺嫡战争堪称是清朝之最,康熙为此事烦忧至死,最后在九子夺嫡的漩涡中含恨西去。
在康熙驾崩前,曾点名赐死1个男人,想让他为自己陪葬,扭转混乱的局势。
可惜棋差一招,康熙没能如愿,而雍正直到继位后,才明白父亲智慧。
遗诏赐死
京城风云变幻,头顶的太阳离日落用不了多久了。
康熙卧病将死时,召隆科多到畅春园穷庐寝宫,命张廷玉向他宣读了一道遗诏:“查隆科附皇阿哥,乱民害政,着即赐死,钦此。”
简短的遗诏,是康熙死前在“九子夺嫡”中最后一步险棋。
唯有干净利落的赐死,才能快速解决内患。
康熙在死前,已处理了不少像隆科多这样“能干忠心”的人,毫无缘由也毫无下文,没人知道是为何。
隆科多听到此旨后自当又惊又怕,他一直以为自己与康熙的关系比他父亲还要紧密,没料得结局要比父亲更凄惨。
隆科多父亲佟国维本是康熙舅舅,康熙对他十分尊重,所以满朝皆称佟国维为“国舅”。
而他姑姑是康熙的生母佟佳氏,他的姐姐妹妹是康熙的皇后和皇贵妃,一家老小都是皇亲国戚。
有这样好的背景,隆科多无需多做什么,就在宫中平步青云。
年轻时,他是康熙的一等侍卫,深得康熙信任,两人格外友好。
此后,隆科多官途步步高升,历任步军统领、理藩院尚书等要职,其影响力不可小窥。
在康熙给他的朱批和谕旨中,常常不厌其烦地述及自己的饮食起居、身体状况,语气亲切,宛如家人,是其他人难享有的亲密。
隆科多能得此殊荣,却并非全靠他的家世,这从他兄弟及父亲的下场就能明白。
他的两位兄长鄂伦岱被处死、法海被革职,父亲佟国维更是病死家中郁郁不得康熙原谅,可见家世并非万金油。
隆科多是佟家路走得最远的一位,因为他做到了几个兄弟和父亲都没做到的,先君臣后亲属。
他与其父兄长辈迥异的性格,让他不爱刚正耿直,更爱圆滑世故,在“九子夺嫡”的戏码笑到最后,片叶不沾身。
其父亲佟国维因拥护八皇子党,惹得康熙震怒后,本也支持皇八子胤禩的隆科多立刻改了主张,成了“中立”党,讨得康熙的圣心。
可最终因为这夺嫡闹剧,康熙与他也生出间隙,在临终下了赐死遗诏,号称“佟半朝”的佟家就这样成了夺嫡之战的牺牲品。
两人的间隙源于隆科多当时的表面“中立”,一废太子时,佟家被牵连其中,隆科多父亲兄弟都被惩罚。
隆科多知道,康熙对结党营私以及攀附皇子的事极为痛恨。
所以此后行事十分谨慎,因为“中立”党,得康熙信任,在康熙五十年被封步军统领。
手握兵权的隆科多在地位上有了上升,他在暗中观察最有可能获得皇位的皇子后,选择了四皇子胤禛,与他偷偷接触结盟。
对此康熙早有预感,曾数次告诫隆科多:“此职得好名难,得坏名容易。即兄侄家人之言断不可听信。”
但隆科多还是辜负了他的信任。
这些威胁了康熙集权的人,不论家世功勋,无一不下场凄惨,就如隆科多的哥哥与父亲一般。
与皇子结党这正是康熙碰不得的底线,而表里不一的隆科多不仅触碰了,还欺骗了康熙。
康熙当时已经将死,没有心力在做别的打算。
将隆科多赐死,是为了防止这个握有重兵和权力的人,搅乱爱新觉罗家的皇位继承。
但康熙显然思虑得更多一些,隆科多虽有二心,但他手中握有人、兵、权。
他的力量足以平息所有暗潮,是否再信任他一次,成了一招险棋。
错误转折
康熙与隆科多是表亲,他曾备受康熙信任,在康熙离京期间作为康熙的耳目,为他监视京师内外以及王公大臣的种种动向。
这一次,康熙也想用他。
但隆科多是不能信任的人,所以这个赐死诏书并非结局,而是威胁,因为还有另一遗诏在等着他:
“隆科多听旨:隆科多着以原品进太子太保,领侍卫内大臣,上书房大臣,仍领京师步军统领之职。钦此——康熙六十年十月初三。”
康熙的用意就是威逼利诱,让隆科多能擦亮眼,将他选取的继位人送上皇位。
若不这么做,就在新君继位时让他人头落地。
是罪是赏,隆科多自然分得清,但就在康熙咽气后,他却立刻“背叛”了康熙。
隆科多不顾康熙的遗愿,靠武力将四皇子胤禛推为继位人,并在雍正继位后大肆结党营私,将康熙谆谆嘱咐与信任忘在脑后。
隆科多宣布遗诏后,第一件事是将其他的皇子控制住,用武力群臣。
这一行为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隆科多信守康熙的遗愿,不愿让他刚死后皇子们就自相残杀兵戎相见。
二是隆科多背叛了康熙,修改遗诏推自己支持的皇子登位,用武力防止节外生枝。
不论是哪一种,除了隆科多和康熙本人外,都无法知道原因。
但无论哪一种,他都成了雍正的功臣,这正是其目的,隆科多自始至终都没想当骨鲠之臣,他要做坐收渔利的人。
隆科多早已抛却什么忠贞奉军的道理,兄父的惨状是隆科多不想要的。
所以之前此人用尽心机坐上步军统领、理藩院尚书的位置,就是为了能把路走长。
早在康熙二十七年,隆科多任銮仪使兼正蓝旗蒙古副都统时,他的才能政绩就变得十分平庸,还因为所属人员违法妄行被康熙批“不实心办事”。
当自己开始走下坡路不得康熙重用后,隆科多就将主意打到了雍正身上,两人私下会面一拍即合。
如今他愿望达成,雍正刚继位,就命隆科多“袭佟国维一等公爵”,并称隆科多为舅舅令其“辅政”。
康熙已死、自己又是新帝的功臣,隆科多的狐狸尾巴终于大摇大摆地露了出来,一扫之前卑躬模样。
在雍正继位开始的两年,隆科多拿了大把赏赐。
同时,他也回报给雍正一个“安稳”的内庭,但佟家的弊病到底也在他身上显现,他忘了君臣尊卑。
隆科多仗着自己是知晓康熙遗诏的唯一大臣,又是雍正登基的“功臣”,肆无忌惮地抬高了自己的位分,误以为可以高枕无忧的和雍正等价交易。
但其实清朝的皇帝一脉相承,各个对夺权擅权的事恨之入骨。
雍正二年,精明如隆科多,察觉出了雍正对自己的敌意,便主动提出辞去步军统领,以为交出兵权便可以避免猜忌。
这本是个好举措,但隆科多到底触了逆鳞,像“戏耍”康熙一样“戏耍”了雍正。
交出兵权后,隆科多私下我行我素为自己包揽权势,且较之前更为严重。
隆科多之死
雍正终于明白了康熙当年为何对佟家父子痛下杀手,又为何死前要威胁隆科多。
因为此人从未老实地做个臣子,佟家虽忠心,但绝不是愿意臣服爱新觉罗之下的忠心。
隆科多不仅在吏部专断铨选,形成党派,还与皇帝的重臣戴铎、年羹尧,允禩的党羽阿尔松阿、苏努等相互勾结,朋党众多。
雍正曾对隆科多警告多次,在雍正三年五月二十二日,就以隆科多、年羹尧罪行晓示群臣,命其党羽宜急解散,谕大学士、九卿等。
将其罪行公布并命令解散朋党,是雍正肃清的决心,也是隆科多最后一次机会。
此次罪行晓示后,隆科多本应循规蹈矩,杜绝结党行为。
但他却不知悔改,与之反其道而行,致使他们君臣二人的关系急转直下。
雍正三年六月,年羹尧妄参金南瑛一案,隆科多庇护年羹尧从中干扰审查被雍正怒斥,且革去太保职位。
此时隆科多才认识到什么叫“君是君,臣是臣”,纵使他手段了得,也没玩过一朝之君。
但念及朝臣影响以及隆科多的大量残党,雍正对他的惩罚,也不过是派往阿兰善山修城垦地。
真正让隆科多沦为丧家之犬的导火索,还要回到雍正“篡位说”。
雍正四年三月,隆科多私藏玉牒案被揭发,正在边界与俄使萨瓦进行谈判的隆科多被撤职。
在京城,顺承郡王锡保等奉旨审明隆科多41款重罪。
玉牒是皇室宗谱除了宗人府衙门,外人不得私看。
隆科多之所以能获得,是靠着十四皇子允禩亲信阿布兰。
隆科多在雍正处已经毫无价值,但他依旧冒死藏这玉牒,为的就是不被雍正杀死。
雍正继位的一大疑点就是十四皇子的更名,在雍正登基前,允禩名为胤祯,登基后即刻让十四皇子改名并将他终身囚禁。
许多学者通过历史证据分析,康熙可能传位于十四子,而并非四子,两人名字相似好做修改,所以隆科多在康熙死后做了伪造。
康熙迫胤祯改名允禩也是这个原因,而唯一可得知皇子是否改名,曾用名为何的证据,就是皇室玉牒。
隆科多私藏玉牒,恰巧佐证了雍正篡位的可能。
41条罪状以及与八皇子、十皇子、十四皇子等如出一辙的终身囚禁,更是别具意味。
历史从来都是赢家书写,同康熙、雍正两父子的权力争夺,确实显现出隆科多的谋略能力,但他实在自负。
贪图权势的隆科多屡次冒犯雍正,不把新帝放在眼中,将自己送入了死局,这种人常常在与上位者的合作中忘记自己的地位与能力。
康熙就是知晓隆科多善结党爱贪权的性格,对他起了杀心,但隆科狡猾的软硬兼施骗得了信任。
康熙对他的信任,造成了“雍正继位”的谜团,雍正对他的信任造就了朝廷一片,权力四分五裂。
雍正六年六月,因私藏玉牒的隆科多死在禁所畅春园,“佟半朝”也彻底没落。
参考资料:
《领袖高门国舅之家》杨珍
《论雍正帝与隆科多的关系嬗变》刘梦柯
《论“隆科多案”与中俄《布连斯奇条约》的签订》马维仁
《允禵更名与雍正继位问题再探讨》吴秀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