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吴承恩笔下西游记如同探访故宫需知10大忌讳以免走火入魔

0

吴承恩,一个出生于小商人家庭的年轻人,其父亲吴锐不仅乐观豁达,而且深知儿子的才华,因此给他起名为承恩,字汝忠。这个名字寄托了父亲对儿子将来能做大官、受皇恩、泽及黎民的美好希望。然而,吴承恩在成长过程中并未辜负父之期望,他聪明勤奋,一般文章都能一读而懂。

从两三岁开始就能吟诵诗篇,再到六岁入私塾学习,“四书五经”也逐渐成为他的知识储备。他因才学而闻名乡里,被人们看作未来必成大器的人物。但随着年龄增长,他的兴趣发生了转变,对“四书五经”失去了兴趣,而是迷恋于神仙鬼怪、狐妖猴精等奇异故事,这些对于他日后的《西游记》创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少年时期的吴承恩沉醉于淮河水神和僧伽大圣等神话故事,有时连续几天沉浸其中。在青年时代,他仍然保持着对这些故事的热爱,并养成了狂放不羁、轻世傲物的心态。这让家中的父亲感到十分担忧,但无奈之下只能耐心地劝导。

20岁时,尽管与父亲关系紧张,但依旧被安排了一门亲事,与叶姓姑娘结婚后,他们夫妻相处得非常和谐。经过妻子的鼓励和勉励,吴承恩重新拾起“四书五经”,在府学岁考科举考试中获得优异成绩,最终取得了科举生员资格,让家人喜悦一阵子。

但就在此后,不幸降临,在南京参加乡试时竟然落榜,这次失败重创了他的自信。第二年的春天,他失去支持的大树——父亲去世。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他专心致志地苦练八股文,但1534年秋季考试还是再次未果。当晚,他病倒,从此在床上陷入绝望之中,看似命运已定不过是一场空谈。但最终的是那份坚韧不拔的心灵让他恢复生活勇气。

两次科举考试失利,加上生活困顿,使得这位才子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他无法改善生活状况,更无法挽回先人的遗憾。这一切似乎都是命运注定的,没有人能够改变。但正是在这样的低谷中,《西游记》开始悄然萌芽,它是一个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内心不满的小说,用血泪编织,将自己的生命体验融入作品之中,为后世留下了一部传世佳作。

标签: 商朝政治制度与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