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时期,文士们似乎不太介意吃些“嗟来之食”,他们的心灵敏锐,对于耻感的反应比其他人更为强烈,但在那个时代,他们却热衷于参加派对和宴会,常常到财主家去享用免费的美食。明朝宗室后裔朱承彩就经常举办大型宴会,邀请众多文人士子共同进餐。有的时候,即使是金銮家里即将举行喜事,也有人选择到这里来蹭饭,因为据他们说,在一起吃饭才更加愉快。
王伯稠这样的文人尤其出名,他既不参加科举考试,也不参与商业活动,而是专注于写诗和混迹酒局。他总是带着肚皮去别人的家中蹭饭,从不担心脸上露出羞涩的表情,即便是被邀请参加生日或者满月庆典,他也只管大快朵颐,不管是否有请柬。
这个时代还有很多像王伯稠这样的人,他们宁愿饿死也不吃“周粟”,但却乐此不疲地去他人家蹭饭,有时候甚至还能唱歌、作诗或表演其他节目。在这个文化氛围中,每个人都显得特别放松,无论熟悉还是陌生,都可以一同共享丰盛的饮食。
林春秀这种自由撰稿人的生活方式也是很特别,他虽然贫穷,却爱好喝酒,一旦没有酒,就难以应对,因此他总是在朋友郑铎家找借口喝酒,并且他的朋友竟然如此慷慨地供给他,这种关系真是难以想象。在那个时代,财主与文人的关系相互尊重,同时商人们也愿意资助这些文艺人才,使得这段历史看似平静而又充满了复杂的情感纽带。
晚明时期,不仅普通百姓之间存在着相互扶持的情谊,更有许多著名人物,如毛晋和冯梦龙,他们既是一位书商,又是一位文学家的身分,这种跨越不同行业界限的交流,让这个社会在某种程度上显得更加宽容与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