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宣德年间,四川成都府的史晓生与静心是同乡,他们结识后决定一起前往云南昆明从事木材贸易。由于两人商业头脑机智,仅用几年的时间便积累了不少财富。衣锦还乡,如行走夜行之于锦衣者,史晓生和静心自然也想回家。
然而,这次旅程竟成为史晓生的生命终点。在一片荒无人烟的深山老林中,静心趁着夜色,用早已准备好的匕首刺向了不经意间失去警惕的史晓生。他迅速逃离现场,将包袱中的财物抢先带走,并尝试掩埋了史晓生的遗体,以避免被发现。
随后,他返回原地,将历史学过的故事告知泰林,但这位猎户并未留意他的叙述,只是偶然发现了一具没有头颅的人类尸体而惊慌逃跑。泰林本以为自己是凶手,却不知他其实只是一个无辜的人,被冤枉至极刑。
县令冯大米基于现场证据将泰林定罪并施以酷刑,迫使他承认谋杀。但冯大米意识到案件缺乏关键证据——那具头颅,因此命令继续搜寻。尽管对泰林施以严刑拷打,他始终无法透露头颅下落。
就在案件即将因期限逾越而不了了之时,一场突发事件发生:如烟,在家中发现她的丈夫汗巾上的血迹,并指认出其为她亲手缝制,她怀疑丈夫遭遇不测,便前往县衙揭发。她展示毛巾血迹,以及所言情节,让冯大米相信如烟的话,最终将静心抓捕归案,并依照其供词找到真凶——自己的妻子。
此案最终导致冯大米引咎辞职,而这个关于误判与真相的故事则传唱于民间,为人们提醒在处理案件时必须慎重,不要轻易定罪,更不能错放恶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