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开国重臣范文程,虽为汉族人,却因其才华横溢与忠诚耿直,被后金的努尔哈赤赏识,成为其重要谋臣。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范文程在明朝那些事中选择投靠后金,这一转变背后的故事值得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不得不提到的是历史中的压力与荣耀。在范文程的家族中,有着著名文臣范仲淹的遗传,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责任和荣耀双重担子。尽管时间流逝,但对待家门之辈所承受的期望总是显而易见。据说,在踏入满洲军营之前,范文程更是因此而感到自豪,因为他的家族虽然曾经辉煌,但到了他这时已经出现了家道中落的情况。
万历四十三年(1615),他考进沈阳县学秀才,并在次年回抚顺奔丧。那一年正是努尔哈赤宣布与大明决裂并建立“大金”的关键时期。而攻克抚顺成了努尔哈赤第一个手笔。这年,范文程被努尔哈赤部队掠走降民之列。当把他打算处死时,努尔哈赤看他仪表堂堂问:“你识字吗?”回答是生员,他才能知道范文程显赫家的家世,从而被赦免。此后,在努尔哈赤帐下做个文员,对于活命来说是一种幸运。而真正让他迎来了春天则是在皇太极继位之后。
天聪三年(1629),在刚成立的文馆做“书房官”,由此走进了皇太极视野,此后他的才华不断被皇太极重视,为其布局最终成就了一生的影响力,使其历经四朝,最终成为开国元老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那么,我们来看看为什么要将这种身份和背景放在这里?因为这些都是解释为什么有人会从明朝那样的世界转向另一个全新的世界,而这个新世界即便充满挑战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我们可以想象当初对于这样一个转变有多么艰难,也许只有通过这样的深刻理解我们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即便面对这样的压力和挑战,也能保持冷静、坚定地选择自己的道路。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隐忍”。正如《清太宗实录》记载,当皇太极猝然去世后,由于多铎霸占了他的妻子,对此 范文程只能忍气吞声。如果皇太极还在位,那么相信多铎无论如何也不敢有此妄举。但即使面对如此奇耻大辱,范文程却未见有什么反应,只是在照常入值,“气宇洪深,不窥喜怒。”这是何等的大度?
但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再进一步探讨,就会发现更多复杂的情感纠葛。在多尔衮摄政期间,对于用心又不放心,因为尽管维护小皇帝顺治,但眼见多铎与多尔衮一母同胞,又痛恨多铎,又眼见专权内心愈加不安,所以谨慎小心、表面恭顺实际上却注意保持距离,“时称疾家居”。这一切都反映出他们之间微妙且复杂的情感关系,以及他们为了国家利益所作出的牺牲。
最后,让我们来谈谈那个至关重要的一点——“入关论”。当听到李自成政权灭亡消息之后,在紧急召见病中的范文程商讨对策。他断言李自成有三个原因可攻,加上大顺军“行之以骄”可以“一战破也”。这一决定果然成功,没有任何怀疑,他抓住这个稍纵即逝机会,当机立断出兵,而结果符合预料。不久清朝全面入关,可见他的作用之大。
最终,在康熙五年病卒享年七十岁,被誉为元辅高风,与张良、刘伯温相比肩,是怎样一个人呢?或许只有自己知道,他说“我大明骨,大清肉耳”,这话语充满了巨大的争议早已心理准备好的力量。在所有人的评价里,将他比作汉张良、明刘伯温,无疑说明了他留给我们的足迹永远不会磨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