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古埃及,哪位神祇掌握着光明与黑暗?
在古埃及众多丰富而又复杂的神话故事中,有一段关于太阳神拉和他的兄弟阿普斯,以及他们之间斗争的传说。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拉作为日出之神的地位,还揭示了他如何维持宇宙秩序,并最终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摘抄一篇这样的神话故事,探索拉和他的兄弟们之间激烈的竞争,以及最终他们如何达成共识。
太阳神拉是怎样被创造出来的?
根据传说,太初之时,在无尽黑暗之前,是由原水中的气泡形成了一对第一对双生子——男性为申穆(Shu),女性为伊斯特尔(Tefnut)。申穆代表空气,而伊斯特尔则象征着湿度。申穆和伊斯特尔结合产生了太阳女神塞特(Seth)和月亮女祭司内芙蒂丝(NebetHet)。然而,这个世界仍然缺少一个关键元素——光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塞特从申穆体内挖出了眼睛并成为第一个被创造的人类—吉布里-舍努夫(Geb),也就是地球或大地。而且,他还给自己种下了一颗种子,那便是他儿子奥西里斯(Osiris)。奥西里斯后来成为了王国君主,并用其母亲的一部分身体变成了第一只死去的人类。这块心脏被称作“安比克”,它保留着生命力,被认为是天上的星辰。
为什么需要有两个太阳?
随着时间流逝,人类开始感到困惑,因为只有一个天空中的星星无法提供足够的光芒来照亮整个世界。这时候,就有两个兄弟站在一起,一边是早晨出现在东方的大型金色圆盘,即我们今天所说的白天;另一边是一道绘声绘影的小巧红色圆盘,在晚上落入西方,它就是夜晚。一开始,他们都想要统治整个宇宙,但由于他们各自拥有不同的能力,所以必须找到一种方法使它们共同工作,以此平衡日常生活所需。
两者如何合作以维持宇宙平衡?
通过各种努力,最终得到了解决方案:每当白昼结束时,大型金色圆盘即将消失于西方海岸线,而小巧红色圆盘则悄悄爬升到东方山顶准备接替。大型金色圆盘,即今日所知为白天,则继续其旅程,将自己带入新的一轮循环,同时,小巧红色圆盘,也即夜晚,不断地推动这一过程,从而保证了24小时连续运行。
这种协同作用不仅保持了自然界的平衡,也帮助人们理解并预测季节变化以及农耕活动,因此受到了尊敬和崇拜。因此,这样的安排成为了现代科学中我们所了解的一个例证,它显示出当不同力量相互合作时能够实现更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