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谭纶,进士出身,文官身份,却与戚继光齐名,成为大明朝的兵部尚书。中国几千年历史中,我是那一批文武双全的传奇之一,如周瑜、辛弃疾、岳飞等人,但我的故事更为独特。我不仅在战场上挥洒热血,还对中国曲艺有着深厚的造诣,对其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我生于江西宜黄,一介书生,在24岁时即高中进士,这让我在同龄人的眼中显得特别。《明代进士登科录》记载了398位解元考中的年龄,其中平均年龄为32.34岁,而我则比他们都要早许多年中进士,这证明了我的才学之高。
虽然中进士并不完全衡量一个读书人的才能,但它至少表明了我有着过人的学识和能力,不像小说中的周进和范进,他们直到五六十岁才分别中举,只会死读书而不懂灵活运用。
作为文官出身,我熟读兵法且武艺高强,在抗倭战场上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在台州知府任内,我训练了一支精锐部队,并亲自率领它们迎战倭寇三次,每次都取得胜利。此时,戚继光正在宁绍台三府参将期间招募矿工组建戚家军,他正处于训练阶段,而我则独自承担辖区内所有作战任务,为他的部队创造了宝贵时间。这三年间,我们密切配合,最终扫清了浙江地区的倭患。
嘉靖四十二年,当福建巡抚游震被免职后,我临危受命出任福建巡抚,与戚继光、俞大猷等将领合作,将平海卫的大捷报告给北京,此举让嘉靖皇帝十分满意,即便跑到太庙去告慰祖先。
在三十多年的征战生活里,我积累了二万一千五百首功,与戚继光并肩作战,被誉为“谭、戚”。除了勇猛战斗外,我还精通剑法,有传闻说甚至教导过戚继光剑法。而且,我善于识人,用人,使得如俞大猷这样的将领也能发挥最大效力,是真正的伯乐。
战争结束后,我又负责蓟、辽军务,并参与修筑长城两千余里,以御鞑靼,保卫京师安宁。此外,我还是戏曲爱好者,对南方流行的“海盐腔”尤其喜爱,并在军队设立戏班演出。我甚至把这艺术形式带回家乡传授给父老,还亲临排演现场,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戏曲风格——宜黄腔。我与汤显祖是忘年交友,他写诗送别我的时候,也充分展现了我们之间的情谊。当我升任兵部尚书时,他特意写下《送谭尚书行边》以示祝福。而最终,在万历五年的某个日子里,一代名将谭纶离开人世,被追赠太子太保,以襄敏之号永垂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