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魏明帝曹睿的统治地位是否具有实质性权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曹睿作为曹丕的长子,在23岁时便继承了皇位,并在此期间确有施展其决策和掌控国家大计的能力。
曾发生过一件辽东公孙渊叛乱的事端,司马懿奉命前往平息这场动荡,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才能,最终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将公孙渊击败并斩杀。就在这一系列成功之际,曹睿突然病重,他迅速召回司马懿到京师,以备不时之需。然而,由于曹睿无嗣,他决定立8岁的小侄子曹芳为太子,并将朝政托付给司马懿与名义上的宦官首领曹爽。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尽管两者之间存在猜忌和对抗,但司马懿始终采取低调谨慎的态度进行着自己的准备。而另一方面,随着时间推移,这种紧张关系也促使了各方力量间的博弈。在嘉平六年,即公元254年,当机会成熟时,司马懿果断行动,将身为帝位继承人的曹芳废为齐王,并拥立另一人——即曾经被排挤、隐居生活中的 曹髦——登上皇座,从而彻底巩固了他家族在政治舞台上的主导地位,使得“三国”时代中最显赫的一族——司马氏开始掌握整个国家的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