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1611年—1644年),明朝最后一位皇帝,生于立春之日,其父为明光宗朱常洛,母刘氏,是明熹宗朱由校的弟弟。崇祯皇帝是明光宗的第五子。在天启二年(1622年)被封为信王,在天启七年(1627年)即位,并改元崇祯。他在位期间致力于改革和节俭,但也因为刚愎自用、专横独断而遭到批评。
17岁时,崇祯帝继承了帝国,他努力推行改革,如诛杀大宦官魏忠贤,为东林党人平反。此时期内政混乱,与外部后金(清朝)的威胁相结合,最终导致了农民起义爆发和国家衰败。尽管他勤勉但又过度自信,以至于误杀袁崇焕等英雄人物,最终导致朝廷内部失去了士兵们的支持。
1644年的三月,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上自尽。他的死后,被南明政权尊为“思宗”,而清朝则将其庙号定为“怀宗”,谥号“庄烈帝”。
在他统治期间,他进行了一系列措施以挽救国家,比如下令修订历书并实行节约政策。但是,由于他的多疑心态和擅杀行为,最终加剧了国内外的危机,最终导致了整个帝国的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