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背景与皇位继承问题
在中国清朝的晚期,皇位继承问题成为了一个极其敏感而复杂的问题。由于多次政变和内战,清朝的政治格局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光绪帝之前是谁当的皇位的,这个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二、同治帝时期
同治帝(1856-1875年在位)是道光帝之子,是咸丰帝弟弟奕詝(文祥)的长子。同治帝在登基初期受到慈禧太后的支持,他被视为一个有能力且有才华的君主。但随着时间推移,由于他年纪尚轻且性格懦弱,对国家大事处理不当,加上慈禧太后日益增长的地缘政治影响力,最终导致了权力转移。
三、慈安太后的崛起
慈安太后(1837-1908年)原名福尔临,是道光十一年的第三个女儿。她最初作为监国摄政,但随着时间,她对国家事务越来越多地介入,并逐渐掌握了实权。她的崛起使得她成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人物力量,在她看来,让自己的孙子登基更符合自己的利益。
四、光绪之变及其意义
1889年的“光绪之变”中,慈禧太后废除了同治帝,其孙载湉即位成为宣统皇帝。而此前正值清政府面临外患加剧和内部腐败严重的情况,这场动荡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为清末民初乃至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场所谓的“变”,实际上是在重新确立帝国内部权力结构,并标志着传统封建王朝进一步走向衰落的一步。
五、两宫并存与权力的斗争
此时,“两宫并存”的说法并不准确,因为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种明显倾向,即一方面是具有象征性的君主,一方面则是实际控制国家的大臣或宦官。这种状况意味着普通百姓对于真正掌控国家命运的人可能没有直观认识,而这也反映出一种政治体系中的分裂和混乱。此类情况下,“谁当的皇位”的问题就更加复杂化,因为它涉及到的是不是仅仅是一种表面的姿态,更可能是一个实质上的决策者所扮演角色的游戏。
六、大势所趋:从专制到改革开放
进入20世纪初,大势已去往改革开放。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哪一方都不能独立行事,他们必须考虑到整个社会以及国际环境的情报,这样的压力促使他们不得不进行某种程度上的合作,以维持现状,从而避免更糟糕的情况发生。这段历史显示出尽管存在竞争,但是最终还是需要寻找一种能够平衡各方利益以稳定局势的手段,因此,探讨这一时期关于“谁当的皇位”的议题也是对历史发展规律的一个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