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明朝的言官制度虽然有其优点,如推崇言论自由,但也存在严重的问题。他们往往为了哗众取宠,不惜使用捕风捉影的小道消息和极端尖酸刻薄的语言,这种做法远远超过了正常的进谏之举。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明朝名臣都曾遭到这些言官的攻击,如海瑞、杨涟、左光斗等,他们被无端地批评和攻击,甚至到了骂死的地步。这不仅是对个人的一种侮辱,也严重干扰了国家政务。
万历皇帝的情况尤为引人注目,他30年怠政,被一些言官指责得体无完肤。雒于仁就直接在《酒色财气四箴疏》中毫不留情地骂他,把他描绘成五毒俱全、一无是处的人物。但最终万历皇帝只给予雒于仁革职为民的处分,而后者还能继续进行这种行为。
这种情况下,国君选择沉默或逃避,只能任由这些言官继续放肆。直到最后,在崇祯时期,明朝彻底崩溃,这些言官并没有停止过他们的“骂战”,反而更加频繁和激烈,最终导致了国家灭亡。
孔子说:“苛政猛于虎。”在明朝,这些言官就是“骂声猛于虎”。如果连勇敢的人都无法免受其害,那么大明帝国又靠什么来维持呢?这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