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胡伟武做产品如养孩子

0

胡伟武:做产品如养孩子,龙芯中科三轮“试错”迭代

在2002年春节期间,胡伟武带领成立不足一年的小组致力于中央处理器(CPU)的物理设计,他们的目标是研制出不依赖进口CPU的计算机。随后,在2002年8月10日,中国首枚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高性能微处理芯片——龙芯1号诞生。

2010年4月,胡伟武作为研究员和龙芯中科董事长,将计算所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化产品,并将其拿到市场上进行试验。从2010年至2015年的“十二五”期间,他们经历了从样品到产品、实验室到企业的过渡过程。在这一阶段,主要面向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单一应用及基于Linux通用操作系统的简单应用。

到了“十三五”期间,即第二轮“试错”,国产CPU、操作系统、数据库、整机、系统集成等厂商紧密配合解决用户试点过程中的问题。截至2019年,龙芯CPU出货量达到数十万片/年,而2020年的出货量更是达到上百万片;应用方面达到了“可用”的水平,用戶對自主基础软硬件抵触情绪逐步减少。

第三轮“试错”始于2020年,将持续至2022年预期之内。经过这3年的时间,龙芯CPU技术水平将不断提高,其性能与国际主流相比也不会有太大差距。此外,该团队坚持自力更生的原则,以确保核心技术产业能够发展起来,不受他人影响。

构建一个独立于Wintel(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和英特尔CPU)和AA(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和ARM CPU)体系之外的自主信息技术体系,是胡伟武一直追求的事业。他表示希望这个生态建设是在‘十三五’之后开始,“相信到2022年龍芯將會穩定在幾百萬片/年的時候,我們就要走向開放市場。”

为了建立自己的生态体系,比喻地讲道:“我们在‘十三五’期间得出的结论是龍芯一定要自己做生態,它應該成為IT產業體系中的第三极。” “我們需要發布統一系統架構標準規範體系,並通過與原始設計制造商簽署認證協議來建立產品認證機制。” 目前,有几千家企业已经形成了一条产业链,上百家合作伙伴还制定了数百款基于龍芯晶片的解决方案。

谈及创新与耐心,以及为什么要研制龍芯的问题时,他认为:“如果把创新比作一个数学函数,我们往往关注3个变量:体制机制改革、经费投入、人才;但我认为还需要关注第4个变量——耐心和时间。” 他以苏联航母解体为例说明,如果没有足够时间去积累经验,就可能无法掌握核心技术。他强调:“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有の产品像养猪,一 年就能出栏;有的产品像养牛,三年就能去犁地;但有的产品就像养孩子,要養二三十 年才能成材。”

最终,他指出了他们工作的一种哲学观念,即通过市场驱动来推动技术发展,这也是中国航天产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只是为了弄個企業上市赚錢,那不值得我們這麼巴心巴肝地做這二三十 年,我們信奉的是‘為人民做龍芯’ —— 我們國家一定要有自己的IT系統。”

标签: 商朝政治制度与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