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朝末年的动荡岁月中,一个名叫张士诚的人物,在泰州兴化白驹场(今盐城大丰)诞生。他的生活充满了挑战,他从小就跟随乡亲们在官盐船上“操舟运盐”,为了养家糊口。他不仅身体健壮,而且为人仗义疏财,给予乡亲们帮助。在当地,他树立起很高的威信。
然而,由于给官家运盐收入微薄,张士诚和几个胆大的同乡开始贩卖私盐。他们不仅面对着官府的压力,还要应对富户们的欺凌。这种艰难的生活让他决定采取行动。
元顺帝至正十三年(1353年),张士诚秘密联络了弟弟三人及壮士李伯升等十七名胆大的盐民,他们积极筹备武装。在草堰场的一夜里,这十八名热血盐民歃血为盟,并且袭击了平日里为害乡邻的恶霸邱义,以及富户家的粮食和钱财。
随后,他们攻下泰州,并推举张士诚为首领。这一事件迅速扩散,最终建立起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在德胜湖集结,有一万多人,他们自称“诚王”,国号“大周”,年号“天佑”。
然而,不久之后,元朝廷派出丞相脱脱率百万大军来攻打高邮。当时的情景是如此悲惨,以至于连扇自己嘴巴怪自己招摇惹事。但最终的是,他想投降都不行,因为脱脱铁定了心,要尽屠当地兵民,以在江南树威示警。直到脱脱遭朝中奸臣算计,被毒酒赦死,这才使得张士诚有机会击溃了元军。
随后的岁月里,淮东发生饥荒,朱元璋也开始崛起。他与朱元璋之间有一段通信记录,其中朱元璋写道:“过去(东汉初年),隗嚣(yín)(今甘肃天水)称雄,现在足下也在姑苏(苏州)称王,事势相等,我十分为足下高兴。”但最终并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合作。
盛极而衰,当張士誠再次自立為吴王時,其权力达到顶峰,但隨後因內部矛盾、對外戰爭以及對待中央政府態度轉變最終導致其勢力衰弱,最终被俞思齐劝谏时,大怒,将桌案推倒身陷泥潭,从此精神失常,再无抗争之心。而他的部将黄敬夫、蔡彦文、叶德新等智囊团成员,也纷纷逃离或叛变,只剩下忠心耿耿的一两个亲信陪伴左右。此刻,那些曾经追随他的人,如同落叶般四处飘散,无人知晓他们最后如何安然结束生命。而关于張士誠最後命運,一直成謎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