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生平简介如下:1127年11月27日出生于秀州(今浙江嘉兴),是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宋高宗赵构养子。在绍兴二年被高宗选中育于宫中,绍兴三十年被立为皇子,受封开府仪同三司、宁节度使,并进封建王。在绍兴三十二年五月,被立为皇太子,并改名赵昚。同年,他继承了父親的位置,使得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太祖一系。
在即位后,赵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自己的统治。他主张恢复河山,对岳飞冤案进行了平反,并且重用主战派将领,如张浚和岳飞等人,以备应对金国的威胁。但在隆兴元年的北伐行动中,由于军心涣散和内部不协调,最终未能取得预期成果,只好与金国达成了和议。
尽管如此,赵昚还是推行了一系列内政改革以加强中央集权。他减少了宰相的权力,加强台谏官的监察职能,还进行了一系列经济政策,如裁汰冗官、整顿吏治和提倡农业生产,这些都有助于提升国家财政状况并稳定民众生活。
在军事方面,赵昚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如推行义兵制,将农民组织起来作为兵源,以此既能够壮大军队,又能够减轻国家财政负担。此外,他还注重个人学习骑射,以增强自身战斗能力。
最终,在1194年6月28日, Zhao 昚去世,其遗孀追谥号为哲文神武成孝皇帝,而他本人则被尊称为寿皇圣帝。他的统治时期,因其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大力支持而闻名史书,被誉为“乾淳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