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的历史长河中,宋理宗赵昀是南宋时期的一位皇帝,他的统治期间正值蒙古帝国崛起之际。赵昀出生于1205年,是宁宗的弟弟沂王嗣子,被赐名贵诚,后来被立为宁宗皇子,改名为昀。绍定六年(1233年)史弥远死后,赵昀被拥立为帝,是为宋理宗。
在继位前十年的时间里,宋理宗基本上不干预政务,由权臣史弥远掌控大权。当史弥远去世后,赵昀才开始亲自处理国事。他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罢黜了史党、提拔台谏官员、整顿吏治和财政,这些举措都得到了当时人的好评,被称作“端平更化”。
然而,在执政晚期,由于丁大全和贾似道等奸相的影响,使得朝局日渐衰败。在这一时期,与蒙古联合灭金之后,不幸地失去了战略上的优势,最终导致了国家命运的大转折。开庆元年(1259年),蒙古攻打鄂州,当时宰相贾似道以皇帝之名向蒙古投降,并割让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给予蒙古。
景定五年的十一月十六日,宋理宗去世,他在位四十余载,享年六十岁。在他的遗诏中指定太子赵禥继承他的人职,而咸淳元年的三月,他便被安葬于会稽府永穆陵。而咸淳二年的十二月,上谥号为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这段历史对于理解南宋末年的政治与社会状况具有重要意义,也反映出一个时代人物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做出选择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