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陵墓,尽管尚未遭到挖掘,但其丰富宝藏已不胜枚举。昭陵中那壮观的《昭陵六骏》浮雕,如“飒露紫”、“拳毛驹”,被贪婪之手盗取而远赴美国,仅存者现今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珍贵地陈列着。而那些宝物,在八国联军侵袭时,被国家紧急抢救至今仍然神秘莫测。
网络配图展示了李世民的昭陵,那里不仅见证了唐代前期经济和文化的大盛景象,还留下了一些历史文物,它们如同守护者般,静静地等待着我们的探索与了解。这些文物,如今被妥善保存在昭陵博物馆内,为后人提供了一个穿越时空的窗口,让我们能够窥视那段辉煌又动荡的历史。
延伸阅读:唐太宗曾经提倡俭朴,他说:“请因山而葬,不需起坟。”当文德皇后去世时,便以九嵕山为陵,而非建造昂贵的坟墓。唐太宗撰写碑铭时,也表达了他的想法:“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今因九嵕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这背后的原因,并非完全是为了俭朴,而更像是在寻求一种平衡,即既能保护遗迹免受盗掘,又能让人们心向明亮,从而减少盗匠的心理诱惑。这一点,与虞世南对此事上书所言相呼应:“自古及今……未有不掘之墓。”因此,以山为陵,在当时无疑是一种利用自然环境和防止盗掘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