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1年,科技部、全国妇联等部门印发《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关于实施科技创新巾帼行动的意见》,旨在充分发挥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为此,湖南省教育厅“温州教科研”微信公众号、“教育科学研究杂志”学习强国号联合推出湖南教育创新“她力量”系列报道,讲述湖南省优秀女性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创造故事。夏日炎炎的八月,值此第五个中国教师节到来之际,让我们聚焦女性教师,看见黑板之下的“她”智慧,“她”热情,“她”奉献。
7月24日,在长沙举办的一次学术交流大会上,一位名叫王华的女教授站在台前,她身后是满堂的人们,他们都对她的专业能力无比尊重。在这个会议上,她不仅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还与其他几位同行一起探讨了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她说:“教育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用最好的方式去激发学生的潜力。”
王华教授曾多次参与学校建设方案讨论,她感慨地说:“学校是一个培养未来社会各界人士的地方,我们必须不断努力,用更先进的理念把好未来的第一道关。”作为一名国家级教学骨干、湖南省教育评估中心副主任,王华已经在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除了王华,还有许多其他女老师和科研人员也正在用她们的一己之力改变着孩子们的人生。蒋益兰教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生物化学家,她一直致力于开发新的药物,并且已经成功地开发了一种治疗儿童癌症的手术方法。她说:“我始终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没有什么难以克服的问题。”
彭红教授是一位呼吸病专家,在新冠疫情期间,她带领团队奋战在一线,为救治重症患者而不眠不休。她说:“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有整个社会这个坚强后盾,有医院和科室的支持,我们是并肩作战的战友,我们一定能战胜疾病!”
谢飞燕医生则是一位小儿外科专家,在危急时刻,她总能冷静应对,不畏艰险地救活无数濒临死亡的小生命。她说:“我们的工作虽然辛苦,但每一次成功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每一个生命被拯救,都是我最大的荣幸。”
潘晓玲博士是一位杰出的遗传学家,她从美国知名大学归来任职,从未忘记初心,也从未放弃过自己追求卓越的心。这段旅程里,有太多汗水洗礼,有太多泪水点缀,但潘晓玲依然笑容灿烂,因为这正是她的梦想,是她的使命。
这些女士们,以及千千万万如她们一般勤劳、智慧、勇敢的大师姐们,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用自己的智慧、热情和奉献,为人类文明添砖加瓦,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财富。
精准医学:
探索与实践 并肩前行
很多时候,医生的职责就是要成为老百姓的大脑,用最新最先进的手段帮助他们预防疾病。
2020年8月,一场产前筛查义诊活动引起了王华教授特别关注。一位孕妇因患遗传病而备受困扰,而这份痛苦仿佛可以通过科学解答。但奇怪的是,对母女二人进行医学遗传检测却找不到原因。为了弄清问题所在,王华团队深入文献海洋,最终发现某医学类顶刊曾报道MN1基因突变患者具有严重临床表现,但母女二人携带功能缺失性MN1变异,与既往报告存在差异。
经反复考证分析,该团队推测孕妇及其女儿所携带MN1变异为功能缺失性,而既往报道患者均为末端功能获得性变异,这才导致临床表现差异。在二次采血后,该团队通过基因表达功能验证理论推测正确性的结果。
湖南省儿童医院副院长王华。
当前新技术层出不穷,使得产前诊断进入分子时代,如今碰到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复杂,所以医者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提高产前诊断能力,为每一个家庭负责。“目前,我主要参与的是出生缺陷防控体系能力提升、病因学研究以及早期预防与筛查项目。”
对每一位病人负责,
40年的仁爱与智慧
蒋益兰教授坚守了四十年的职业道路。在她的诊室内外,无论何时何地,都围绕着来自各地肿瘤患者的情景。“仔细一点耐心一点,他们带着希望而来,我要尽心尽力缓解他们身心疾苦。”蒋益兰温柔而认真的态度总会让病人感到安慰。
中医药抗癌:
调和整体 甘愿付出
对于中医药抗癌疑惑的一个常见问题是,它是否真的能够有效治疗癌症?蒋益兰解释道,“中医药或许没有直接杀灭肿瘤,但它可以扶正固本,让患者生活得更加健康。”40年间,她致力于结直肠癌研究,并总结了一套验方——健脾消癌方,并将其制剂化成‘肠复康颗粒’于省内推广使用。
疗愈力量:
仁爱护理 与你同行
当彭红看到新冠疫情新闻时,就立即决定加入抗击疫情的事业。当他听闻院内第一批报名前往一线支援,他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他告诉记者,“我是个呼吸科医生,如果我不去,那谁去?”他的回答透露出一种责任感,同时也显示了他面对挑战时那种自信决绝的心境。
彭红作为医疗组领队,每天都要给团队鼓劲加油。他向记者坦言,当初疫情爆发的时候,他确实有些忧虑。但随着时间过去,他意识到自己的担忧并不重要,因为所有人的共同目标都是为了保护人们免受伤害。他还提到,当他看到那些因为无法接受手术而束手无策的小朋友,以及那些因为过度疲劳而需要休息的小孩时,他就知道自己为什么站在这里:为了帮助这些孩子得到合适治疗,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问题,让他们拥有更多健康美好的生活机会。
授业育人:
引领启迪 甘愿担当
跟随潘晓玲六层楼爬至实验室,那些墙壁上的数据图表似乎诉诸眼底,却又遥不可及。那张办公桌、一台电脑、一把椅子,以及那墙上的实验数据似乎构成了一个简洁却又充满可能性的世界。而学生实验室里的各种器材摆放虽简单,却蕴含深厚的地球科学知识与探究精神。
潘晓玲博士自豪于自己的环境,即便是在美国知名大学任教之前也不曾拥有如此宽敞舒适的地盘。但现在回国任职,便选择了这样一个小巧空间,不但经济,而且更符合自身价值观——利用有限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效果。此刻,这个空间里汇集着来自全世界不同背景的人才,将其凝聚成一种超越地域边界的情感共鸣。这也是为什么潘晓玲博士能够赢得那么多人的尊敬与爱戴,因为她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真诚永远不会落空,而品格永远不会磨损。当有人问及未来计划,或许只是微笑,然后轻声说道,“我的梦想很简单,就是想要更多这样的故事发生,比如今天你们看到的一幕……”
这一切背后的女人們,他们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出了她们独特的声音,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管是在白衣之间流淌的情感还是黑板间跳跃的话语;是不懈追求卓越或者默默付出的善良;是不屈斗志还是温暖抚慰—她们都是那个时代特殊光芒闪耀的人物形象。如果我们停下来细细聆听,你们会发现,这些声音其实连接起来,就是我们共同创造历史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