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咸丰两朝的政治压力与矛盾如一只沉甸甸的石头,压在清朝文化与历史的背上。随着清朝经济、人口的快速增长,社会矛盾愈加凸显,制度的缺陷愈加明显。这时,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首次政治改革——道光朝的“革新运动”。
受到“乾储之争”的影响,道光皇帝意识到只有政治改革才能拯救国家于水深火热之中。他希望通过封建专制制度的变革,解决清朝落后的政治、经济、文化问题。但是,东林党的影响力超过了他的想象,结果道光皇帝惨遭“八股之祸”的批判,而革新运动也以失败告终,没有实现任何改革目标。
随着国家面临日益严重的内外危机,清朝政府开始了更为积极的政治改革。因为法国和英国的侵略,中国政府开始重视现代军队、科学技术、新式铸造和通讯等领域的建设,并且从欧洲和日本引进技术。在这一时期,一些改革官僚,如李鸿章、张之洞等人纷纷走上政治舞台。
然而,这个时期也是改革失败的时期。戊戌变法变法尝试通过重新规定的宪法实现对清朝政治的彻底变革,以消解清政府面临的困境和改变国家面貌,但该变法遭遇挫折,首创者光绪帝被软禁。从此,立宪运动在中国社会上不断升温。不过,它也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清朝崩溃之后的政治变革。
清朝政治制度、官僚制度、旧有思想方法等都是制约政改的一个难以突破的羁绊。再到清朝晚期各种思潮均早已悄然滋生,逐渐影响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形成了强大的反抗力量。政治改革失败的同时,清朝也进入了漫漫衰落之路。
“搞事,我喜欢!”周星驰这句话既适用于电影,也适用于现实生活。经历了革新运动、戊戌变法等尝试,清朝面临的文化困境并未得到从根本上的解决,探寻政治改革新路的过程也还远未结束。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我们不能否认清朝文化与历史中所体现的神韵,也不能忘却清朝政治变革中的艰难险阻。无论过去或未来,清朝文化与历史中的种种制度与变革之路都在潜伏着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