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土地爷被尊称为地皮公或者地皮爷,是一位掌管土地和农作物生长的神祇。他的形象在民间信仰中广泛流传,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供奉方式。在一些地区,人们会建造小庙宇来供奉土地爷,相信他能带来丰收和平安。
据《公羊传》所述,“社者,地皮之主也”,意味着土地是由土地神管理的。而《孝纬经》则指出:“社者,地皮之主,地皮博大,没有可遍敬”,说明了人们对土地的崇拜与敬畏。
古代商朝时期,对于祭奠的地皮神也有明确的规定,《礼记·祭法》中提到:“王为群姓坐社曰年夜社”,显示了不同等级的人民需要向不同的天宫或地方性的神灵进行祭祀。
到了汉朝时期,对于后土皇天祗这一最高的地理女神进行了更高层次的尊崇,而各个地方仍然保留着本土的地皮神信仰。这个时候,也出现了一些特别的人物,比如蒋子文,他自称是秣陵(今北京)的“地皮爷”。
随着时间推移,每个地区都有一位自己的“地皮爷”或者“社会士”,他们往往是外界有功而去世的人物,被认为能够在人间继续发挥作用。此外,还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地皮神,如花圃、青苗、少死等,他们各司其职,为当地人民带来了保障。
然而,这种信仰最终在明朝逐渐衰落。当时的地庙建筑更加普及,但同时也面临着中央政府对宗教活动越来越多限制。尽管如此,在明朝期间,小小的地庙依然受到不少人的崇拜,有的地方甚至还专门为这类信仰设立了特定的设施,如北京铁塔中的“地毯堂”。
在地庙内,最常见的是塑像陆离黑衣老者的形象,这样的塑像通常被称为“地下奶奶”。这些塑像不仅仅代表了男性力量,更包含女性温柔的一面,是一个集体保护与关爱概念的一个缩影。